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酌古参今 传承创新 彰显最美中国风——仿古玉佩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启示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张强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41:00 | 735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在中国玉雕发展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仿古玉器在传承中都有创新。本文主要就当代仿古玉雕创作相关方面进行研究。秉承酌古参今、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的艺术创作理念,如何用玉雕诠释与弘扬中华文化精粹,彰显当代仿古玉雕的古风新韵,让仿古玉佩完美演绎最美中国风等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翡翠玉石为创作载体,以创作寓意深刻、中华文化内涵丰富的仿古玉佩为主要艺术追求,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春秋战国文化风格、古代玉器技法与玉文化元素,融入翡翠玉雕艺术创作,创作出既彰显古风古韵,又具鲜明艺术特色与风格的仿古玉佩作品。引言

玉,在中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概念,既是物质,更有文化属性,是具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双重特征的宝贵遗产。由玉孕育的中华玉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人们崇玉、琢玉、爱玉、赏玉、佩玉而形成的文化与文化现象,经久不衰。古往今来,玉文化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以玉石为载体创造发展的中国玉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九千多年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这支“东方艺术奇葩”更加绚丽多彩,已形成的完整的玉雕艺术体系。正是中华玉文化与中国玉雕艺术的无限魅力,使我放弃原来所从事的体育专业,全身心投入于仿古玉佩艺术创作领域,孜孜以求三十余年,矢志不渝。长期的仿古玉佩创作实践与探索创新,对当代仿古玉雕艺术创作规律的感悟与把握,以及仿古玉佩传承创新的形式与途径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


一、传承文脉,用玉雕诠释与弘扬中华文化精粹

中国玉雕源远流长,之所以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九千多年源源不断,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是由玉孕育的中华玉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之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表现形式和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华民族最具道德高度、最有文化深度、最富艺术审美力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中国玉雕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已经超越了工艺与技艺本身,而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这是中国玉雕区别与其他国度与地域雕刻技艺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中国玉雕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当代中国玉雕的根本使命就是筑牢创作的文化根基,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坚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与玉文化的根脉与灵魂,用玉雕艺术诠释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粹。

我进入玉雕创作领域之后,玉雕创作的客观要求,使我更加注重学习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的文化现象。我感到:在全球化与信息传播手段空前发达的今天,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遭受到西方文化的诸多挑战,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涌入而失去它的广泛影响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许许多多像玉器一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承载,是这些载体的承载、彰显与传播,让中华优秀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我坚信,只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玉雕创作之中,才是中国玉雕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才是中国玉雕走向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最为活跃和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如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应运而生,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根基,中国现代文化是那个时期文化的延伸、拓展与发展。所以,我就把玉雕创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定位于仿古玉佩的研究与创作,通过创作仿古玉佩,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精粹和丰富内涵,用玉石这一特殊的载体展现出来,充分彰显中华文化之魂和中国玉雕艺术之美。

二、酌古参今,彰显当代仿古玉雕的古风新韵

在中国玉雕传承发展进程中,仿古玉雕自古有之,唐仿战国,宋仿汉,明清仿古之风尤为盛行。尤其是清乾隆时期,在玉雕中表现古风题材,成为当时宫廷玉雕的一种常态,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时期仿古玉佩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在当代玉雕创作中,进行仿古玉雕创作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粹与古代玉雕艺术的敬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玉雕艺术很好的弘扬与传承。

在三十多年的仿古玉雕创作实践中,我秉承酌古参今、传承经典的艺术理念,以创作寓意深刻、具有中国风的仿古玉佩为主要艺术追求,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春秋战国文化风格、古代玉器技法精粹与玉文化元素,融入翡翠玉雕艺术创作,致力于创作既彰显古风新韵,而又艺术特色与风格鲜明的仿古玉佩作品。

(一)彰显文化之魂

在原初就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和玉器的根本属性是文化属性。玉雕艺术创作本身属于文化范畴,文化是玉雕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当代仿古玉雕创作不仅是艺术或工艺属性,更具有文化传承、文化彰显、文化传播、文化蕴涵、文化启迪等效应和功能。当代玉雕艺术创新的主流应该是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中国传统玉雕精髓,仿古玉佩创作更应如此。我以色彩丰富的翡翠为主要创作载体,不断创新表现手法,用玉雕作品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我创作的仿古玉佩《厚德载物》采用一对冰种飘蓝花的手镯芯顺色设计雕琢而成。题材创意取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雕琢技法上采用半浮雕加局部镂空透雕拉丝功,结合小篆形式突出作品主题。《延年益寿》作品题材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作品《格物》创意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在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 作品《慎独》题材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警示人们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尤其在充满诱惑与浮躁的今天更具有时代意义。我创作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主观意向,意在通过作品体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的坚强信念及其文化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极其丰厚文化资源宝库,历朝历代的古玉文物也为当代玉雕创作提供了丰富营养。要用历史与发展的眼光来诠释传统题材内涵,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深刻领悟玉文化精髓与古代玉器所表现的文化神韵、气势,自觉从中吸取营养,提取素材,获得灵感,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颖的创意设计表现传统文化题材,用文化蕴涵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玉雕作品,增强中华玉文化与中国玉雕艺术的影响力。


(二)展现古风之韵

玉雕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更高境界是作品的气韵、神韵与意境。玉石藏家与爱好者对仿古玉雕作品的关注点,不仅仅是玉料的质地与雕琢工艺,更为关注作品的气韵。具体讲,就是关注一件作品的题材主题表现、设计创意、技法与技巧运用,所营造的古风古韵的独特意境;关注作品给人的文化启迪与时光“穿越”的丰富想象,以及视觉美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与感悟,这些正是一件玉雕艺术品的最大魅力所在。

我创作的仿古玉佩以玉牌居多。在仿古玉牌创作中,我汲取明代玉雕匠师陆子冈创制的“子冈牌”工艺与艺术精华。在题材主题、形制、玉料运用与表现技巧上不断创新。“子冈牌”玉材多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而我创作的仿古玉牌则以翡翠为主,翡翠玉石色彩丰富而明快,创作仿古玉牌的图案与纹饰设计虽然难度较大,但颇有古意。只有因材施艺,顺色而为,依据玉材特征与内涵选择题材主题,才能更好表现。我用翡翠表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典籍精髓,并注重线条与装饰等细节处理,将题材的文化内涵与翡翠内在的质感巧妙融合,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典籍精髓在翡翠玉石上成为“实在”,充分表现古典题材内涵和意蕴,展现仿古玉牌内涵之美与古风古韵。

(三)融入风尚之美

中国玉雕之所以历经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迁,仍能够持续传承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在中华文化主导下的不断的创新。今天,传承与创新,依然是玉雕艺术发展的两大课题。由于,玉对我国社会生活、文化价值、精神生活、审美情趣等方面影响深远。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玉石藏家和玉器爱好者群体不断扩大,且日趋年轻化,人们对当代玉雕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形制与款式、风格与特色、流行时尚、作品装饰等方面的创新提出了诸多新期待,这其中就有时代审美风尚与追求。所以,当代仿古玉雕创作要秉承“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理念,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与继承传统玉雕技法的同时,融入新的题材创意,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挖掘最美好、最有时代性、当代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题材文化主题,并在玉雕艺术表现形式与技法上融入时尚元素,使仿古玉雕作品在表现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作品独特的时代审美风尚。

三、匠心独运,让仿古玉佩演绎最美中国风

玉雕师如何将一块玉石原料,创作成为一件玉石藏家青睐与珍藏的、具有文化灵魂与艺术生命的玉雕艺术品,或者是雕琢成一件具有欣赏与收藏价值的玉雕佩饰。这其中,不仅是靠玉雕师的“手艺”,更重要的是靠玉雕师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表现技法等扎实的“功底”,要靠玉雕师的执着、独创性的技巧运用与精益求精的匠心独运。通过创作题材主题提炼、巧妙运用表现技法、注重作品细节处理、把握好仿古与创新关系、原料运用与玉材内在美表现等玉雕创作的主要途径与环节,把玉雕师的思想情感、艺术灵感与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价值观与文化情怀,融入创作之中,力求把每一件作品创作成为具有中华文化丰富内涵、艺术灵性、最美中国风的玉雕精品。

(一)题材主题提炼的独特视角

玉雕作品的灵魂与生命力,是其题材主题丰富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作品题材表达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些蕴涵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玉雕作品,不仅不会因时代发展而失去光彩,反而更加显现其更大的精神与文化价值。当代玉雕艺术创作,对玉雕创作者作品题材主题选择的视角、题材主题提炼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仿古玉雕作品的题材主题,要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精粹,善于从古代典籍与古玉文化元素精髓中,提炼作品创作题材主题,把那些已经远去的历史长河中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智慧,融入仿古玉雕创作之中,并在翡翠玉石载体上充分表现,赋予仿古玉雕作品思想与灵魂,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二)巧妙运用表现技法

在仿古玉佩创作中,我注重表现形式和内涵赋予的统一,注重作品题材主题的艺术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疏密得当,“留白”适度。把特定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下的题材主题,以抽象而灵动流畅的作品造型与自然飘逸的线条设计,采用浅浮雕和镂空雕等工艺技法精心雕琢,借鉴古玉艺术技巧,创作出具有厚重古风古韵、仿古玉佩作品。

我创作的仿古玉佩多采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题材,以翡翠玉石为主要创作载体,借鉴明清“子冈牌”简洁的表现手法,一面用图案纹饰表现作品题材背景,另一面用小篆的字体表现题材主题与内容,在构思设计环节注重春秋战国时期图案纹饰构图与元素运用,力求表现形式与作品题材主题内涵的融合与统一。

(三)注重作品细节处理

玉雕创作中的细节处理,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败。我在创作中追求作品的“空、飘、细”,“空”与“飘”主要体现在作品构思、造型、画面构图、纹饰与线条设计环节。“细”主要表现在作品设计时的细节处理与雕琢时的工艺处理,做到用工精到细致、和谐完美。纹饰是仿古玉雕的第一要素,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纹饰特征与含义不尽相同,应在设计时尤为注重。线条也是作品美感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图案还是文字的线条,都要做到设计和谐,流畅飘逸、雕琢精致,精美雅致。

(四)把握好仿古与创新关系

在中国玉雕发展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仿古玉器在传承古风方面都有创新,尤其是明清两代更为显著。从清宫玉器旧藏乾隆时期仿古玉佩高超的雕琢水平与审美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仿古玉器“仿古而不泥古”、求新求变而取得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当代仿古玉佩创作,不应是一味的模仿、复制与重复,而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审美与设计理念。但创新也不是一味的求新,创新不能失去“根脉”与灵魂,不能失去中华文化古风古韵。仿古与创新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代仿古玉雕超越时空的局限,把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与玉雕技艺融入仿古玉雕作品造型、纹饰、元素、玉石原料运用和表现手法之中,让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文化风尚完美融合,使当代创作的仿古玉佩既古风犹存,又极富时代特色,赋予仿古玉佩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张力。

(五)充分表现翡翠内在美

大自然中的每一块玉石,都是汲取天地精华的“精灵”,都是不可再生与复制的珍贵资源,无论其自然状态是否是我们玉雕创作者的理想状态,却都蕴含固有的天然之美。每一玉石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充分尊重,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玉雕创作的全过程,充分挖掘玉石原料潜在的艺术创作潜力,充分表现玉材的内在美。

我创作仿古玉佩玉材以红黄翡和三彩翡翠为主。我把对翡翠玉材的尊重、喜爱与理解贯穿于我创作的全过程。

一是倍加珍惜,精心创作。每一块翡翠玉石都有灵性与艺术创作价值,切不可亵渎与浪费。这也是当代玉雕创作对待玉料的一个基本理念,并已经成为当代玉雕创作者的广泛共识。

二是精心审料,因材施艺。认真揣摸每块翡翠玉料的形态、结构、玉质、颜色,还是纹理、玉皮、瑕疵等天然固有的玉料特点,反复思考适于创作的题材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构思设计。

三是顺色而为,精心设计。翡翠丰富的色彩与色彩分布特征与纹理,为创作时的题材创意提供了广阔空间。顺色而为,就是在设计时充分运用翡翠色彩与分布特征,巧妙构图与设计纹饰线条,使作品更为灵动、更富有韵味。

四是俏色巧雕,彰显亮点。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以玉雕技法之‘巧’,实现主观创作意图与翡翠玉石特征巧妙融合,达到“天人合一”极致效果,使翡翠玉料中某一项或最突出的特征,成为作品中具有“点睛之妙”的艺术亮点。

结语

三十多年从事仿古玉佩研究与创作实践,使我在仿古玉雕艺术探索上有所收获。我创作的仿古玉佩,在玉器市场有较高的认可度,有的作品被外国领导人收藏,并受到高度评价。我创作的几十件(套)作品在全国性和省级玉雕作品展评中获奖。2017年6月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首届“原创亲工?匠心传承”当代玉雕艺术家作品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我创作的系列精品《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获得金奖。   

仿古玉雕创作有其自身特征与特有的艺术规律,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与长期的实践体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探索仿古玉雕创作规律,增强中华玉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最具中国风的仿古玉雕走的更远,一直是我的艺术追求。我致力于仿古玉雕研究与创作、弘扬中华玉文化与玉雕艺术的初心不改,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苏京魁《当代玉雕艺术创新的文化融合与表现》

《中国和田玉》(2014年第11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陈岸瑛 《回归传统 “用”字引领??工艺美术的创新创造之路》

苏州工艺美术研究院公众号2020年8月24日


作者简介:

王胜利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中国玉雕大工匠、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商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会员。1988年开始从事玉雕,2000年创立“设雕印象传”玉雕工作室,2017年9月,经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专家组审核,录入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人才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