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夫的非遗传承,贝海洋精华,雕艺术精品
年轻创业者入局文房四宝行业 带来活力也直面挑战
国潮3.0时代 国货火起来背后的秘密
刘建昌: 择一事,终“艺”生
非遗出圈的N种方式
父子接力 再续黑陶之美
黑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声如磬”的特点,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黄河泥是制作黑陶的理想材料,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齐河是黑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齐河黑陶制作技艺在历史上一度湮没。
长沙梅溪湖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
近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梅溪湖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首展包含“真实的拓扑:国际媒体艺术展2025”“美的历程——湖湘文化艺术展”“奋斗如歌——美术作品中的革命征程与人民故事”以及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华中地区首次个展“即刻欢聚”等四个展览,内容贯穿古今中外,融合多风格、多维度、多媒......
传扎作技艺 显南狮神韵
在堆满竹篾彩绸的工作台前,佛鹤狮头扎作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叶競循手握竹刀,将一片青竹削成薄如蝉翼的篾条;随着布满茧纹的手指灵活翻动,篾条游走在他的掌心,弯出漂亮的流畅弧线。
流光釉彩 千年绚烂
中国瓷器,是泥土与火焰的结晶,更是色彩的艺术。从商代青釉的初现,到明清彩瓷的绚烂,瓷器上的每一抹釉色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工艺的智慧与文化的底蕴。这些“中国色”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符号。以釉为墨,中国瓷器书写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之美。
“濒危转安”的中国木拱桥
2024年12月5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的本质是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传递知识与技艺。木拱桥的营造技艺固然不再濒危,但木拱桥的保护仍任重道远。
运城: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
又有人来造访这座1232岁的唐塔了。守塔人赵波丢下手里正在收拾的快递纸盒,开门迎客去。
匠心缂水纹 丝上江南韵
缂丝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品,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成,图案富有立体感。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