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聂荣臻“教子之道贵以德”的厚道家风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5:00 | 116 次浏览 | 分享到:

聂荣臻(1899-1992)

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聂荣臻元帅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曾说“教子之道贵以德”,这是他教育孩子最切身的体会,也是聂家最宝贵的家规。

诚恳待人

日常生活中,聂荣臻经常教育女儿,对人要诚恳厚道,讲信义。聂荣臻曾说,旧社会过年,很多人家贴门联,其中常贴的就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中国传统的道德信条中,“厚”是很重要的一条,是美德之一。“厚”就是厚道,诚恳待人、尊重别人。

聂荣臻教育女儿:要待人以诚,只有这样,人家才能与你以诚相见。这就是互相尊重,就是谦虚谨慎。他还说,要善于与人共事,不要什么事都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而去与别人相争。真正原则性的分歧,必须讨论清楚,是与非要明白;工作上的意见分歧,有时也可争辩,但要心平气和,不可盛气凌人;至于个人之间一般性的分歧,最好采取“和为贵”的态度,互谅互让,互相尊重,因为谁是谁非很难说清,大多是由于个人经历、性格、爱好等不同造成的。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左二)

当年搞“两弹一星”时,聂荣臻就是这么尊重人的,所以那些大知识分子、大科学家从内心里尊重他、服从他。

厚道也是遇到事情敢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不上下推诿。聂荣臻的得力助手、担任过总参办公室主任的安东生前曾说过:“聂总是厚道人,老实人,受人误解,甚至代人受过,自己也不去辩白。”他有一次被毛主席狠狠批评了,也不辩白,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他被批评的事情不是他做的,而是别人犯的错误,聂荣臻却说:不管是谁,以后杜绝出这种错就是了。

聂荣臻的厚道表现在诸多方面,他对党、对领袖、对战友、对下级、对同志、对普通人,都是一样的厚道。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哪怕是面对一个普通护士,面对一个普通战士,说话时也非常注重礼貌,不管让别人做什么事,他都要说“请你”,从不颐指气使,指责别人。

聂荣臻

聂荣臻厚道惯了,全家人都受他的影响。女儿聂力也非常随和,时时处处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出现。她虽然是中将,但从不去吃小灶,而是在食堂和大家一样端碗排队。饭后,她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盖个军大衣躺一会儿。平时她不穿将军服,而是穿尉官的布料军装,她说这样干活方便,不用怕脏了衣服。有一年,维修房屋时,她袖子一挽,围裙一系,跑前跑后地帮着粉刷,干了整整一天。工人还以为她是家中的保姆,临走,一个劲夸她能干。

严于律己

聂荣臻严于律己,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讲党的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他对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都要求十分严格,从妻子、女儿、女婿到孙女,都决不许以权谋私、搞特殊化。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下属向聂荣臻汇报说:“现在首长夫人都回来担任首长办公室主任了,您的办公室就让您的夫人张瑞华同志回来当主任吧!”没想到聂荣臻语气坚决地说:“不要回来,她一直在地方工作,没有在部队干过事,她到军队能干什么?”又说:“她不懂军事,回来干什么?”就这样,张瑞华一直在中组部工作到退休。

实际上,聂荣臻夫人张瑞华是个老革命,1952年定行政级时,她就是八级干部。但是,直到她1995年去世,仍然是八级干部,半辈子没调过级。聂荣臻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觉得不合适,想向上级反映,聂荣臻批评说:“这是组织上的事情,你们不要管。钱够用就行了,什么级不级的。”

1956年2月,聂荣臻和女儿聂力合影

1966年,按照国家规定,有关部门给聂荣臻配了一辆红旗轿车。望着这辆崭新的红旗轿车,聂荣臻十分高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感慨中国人终于坐上自己生产的小汽车了!他乘坐这辆轿车多次出席国事活动和重大会议,但从不让家里其他人使用专车。他严肃地对家人说,汽车是属于国家的,只能是办公事用,任何私事都不能用专车。

那时,张瑞华总是每天一大早就赶公共汽车到中组部上班,还自己带饭。有一次乘车时,太拥挤了,张瑞华被挤下来摔在马路边,额头肿了一个包,可她仍然坚持乘公共汽车。她对女儿说:“你爸爸的车,不该我们坐。我们坐上了,心里也不踏实。”

1966年12月,为了主持我国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发射,还在生病发烧中的聂荣臻带着氧气瓶来到实验基地。基地副司令员张贻祥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让食堂想办法弄来了一只鸡给聂荣臻熬汤补身体。但当张贻祥将鸡汤端到他面前时,聂荣臻当即指示将鸡汤拿走,并对张贻祥提出了严厉批评。在聂荣臻看来,一个领导干部,在困难时期更应该与群众同甘共苦,怎么能搞特殊化呢!他再三指出:“共产党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注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基地工作人员都十分心疼聂荣臻,但也犟不过他,只能让他和大家一起吃工作餐。

教子之道贵以德

聂荣臻元帅有一句名言:“教子之道贵以德。”

哪些是应该教的“德”?他列举了五条:第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第二,诚实正直、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注意公德;第三,有远大理想、立志成才;第四,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思想开阔、兴趣广泛;第五,体格健康、勤劳节俭、能独立生活。

聂帅认为,最重要的是前两条,那是为人之本。概括地说,其实是要做对社会有用、有贡献、有正能量的人,这个“为人之本”貌似简单,实际包含了聂帅对全国千千万万家庭和青少年最诚挚的期望。

聂荣臻与家人

聂荣臻家的晚辈也自觉遵守规定,从来不给他添乱。

20世纪50年代初,聂力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一个寒冷的冬天,雪下了一夜,地上的积雪近半尺厚。早晨,聂力和往常一样,推出自行车准备去学校赶早自习。

聂荣臻秘书范济生看见了,决定派吉普车送聂力。聂力说:“爸爸说过多次,不让我坐他的车。再说,同学看见影响不好。”范秘书担心路滑难行,就对警卫员使个眼色,警卫员趁聂力不备,把自行车锁上,拿着钥匙跑开了。司机怕发动汽车时发动机声响引起聂荣臻注意,就叫范秘书等人帮着把车推到街上。聂力无奈只好上车。车到西单皮裤胡同口,离学校还有很远一段距离时,聂力坚决要求下车,怕被同学们发现自己搞特殊。然后,她挽起裤脚,踏着厚厚的雪进了学校。

聂力夫妇唯一的女儿聂菲,更是规规矩矩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艰苦朴素,裤腿短了,接一块,继续穿。聂菲上初中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在路上想买零食吃,挑来挑去,最后只买了一块果丹皮回来。聂荣臻看见了,爱怜地笑着说:“我就知道,你最多也就是花几分钱,买个果丹皮解解馋。”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聂菲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学校里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外祖父是聂荣臻。从聂菲身上,看不出什么“特权”,就和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

聂荣臻与外孙女聂菲

聂荣臻家还收养了很多亲戚的孩子,他们也同样受到聂荣臻的教育和感染,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不过,稍有不慎,就会挨老人的批评。

聂帅的妹妹聂荣昌的三个儿子李继津、李继宣、李继家,还有张瑞华妹妹张琪华的儿子周继刚、周继强、女儿周继英,都是从小就在聂帅家生活。他们也是从小就受到聂帅夫妇的教育和感染。

解放初,小继强来到聂家,聂荣臻爱怜地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你是烈士的子弟,以后要好好学文化啊!”聂荣臻在生活上关爱他,政治上、工作上却对他严格要求,决不因他是烈士子弟而有所放纵。

张瑞华也曾对他说:“你是烈士后代,永远不要做对不起革命先烈的事。”

李继家到部队当兵后,有一年春节,部队放假3天,单位领导给了他7天假,让他回来看望老人。

除夕那天,继家刚踏进家门,聂荣臻就盯上了他,问:“继家,你回来干什么?”当他得知情况后,严厉地说:“人家放假3天,你也不要搞特殊,过完节,赶快归队。不能当特殊兵!”结果,继家在家待了3天,提前归队了。后来李继家在部队工作,作风正派,老实肯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聂荣臻与妻子张瑞华

聂荣臻一直对某些高级干部子女为非作歹十分反感,曾建议有关部门:“今后考核干部时,也应该把他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列为德才表现之一,认真考核。把这一问题看得重些,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又说:“如果不正之风在家庭里代代相传,那用不了多久,我们民族的精神、党的优良传统都将荡然无存,岂不可虞!”

1987年,聂帅给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写过一封信,希望部队的高级干部对子女严加管教,他写道:“因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干部子弟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或靠父母之荫升官发财。这些极易引起义愤……群众对这类子弟的义愤是对的。我们一定要秉公处理:提拔不当的,该降就降,该罢就罢;为非作歹的,该关就关,该杀就杀,绝不留情。”

读这封信,让人心灵震撼,肃然起敬,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这封信显示出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革命家对党的无限忠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