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家风故事 | 克己自责??开国大将王树声的红色家风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拾月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5:00 | 820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

他身经百战,赤胆忠心,大公无私,在个人生活方面,也一直秉持着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优良品德。

从严教育 育德育才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王树声不仅自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对子女的家教也很严。

王树声共有三儿一女,从小他就给孩子们立下家规,不能以高干子女自居,不能搞特殊化。他为孩子定下了“四不许”家规:不许在同学中夸耀自己的父母;不许打扮怪异,与众不同;不许用小汽车接送;不许保姆和勤务员为其代劳。

不论手绢、袜子,还是衣服、被单,都得自己洗,坚决不能让家中保姆代劳。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尊重劳动者,王树声还专门在自家小院为每个孩子划出一块“自留地”,让他们自己“下地种田”。

1955年,王树声50岁时,才有了小女儿,取名王季迟。中年得女,老将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惹得王四毛的几个哥哥羡慕不已。

虽然宠爱,但从不溺爱。王树声从小就给她灌输革命军人的后代要保持艰苦朴素的品格,不能搞特殊。王季迟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住校了,一个星期只有周六能回家过一晚上。14岁那年,王季迟要求到部队当通讯兵。王树声心中虽有不舍,但仍旧让女儿进入部队,满足了她的愿望。

1971年春节,杨炬出差去了外地,孩子们也都有事外出。家里只有王树声一人,冷冷清清的。此时,他特别想念小女儿,便往部队打了个电话,询问女儿能否回家。王季迟去连里请假,结果未被批准,就回电话给父亲说自己不能回家。当时,王树声只“哦”了一声,心想,反正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还是自己直接过去吧。

刚走到大门口,他就突然被门卫给拦住了。门卫说:“老同志,您有什么事?要进去的话,是要排队填申请单的。”王树声回头看了看,队伍排得很长,他微笑着说:“好吧,我这就排队去。”

当传达室给王季迟打电话说有人来探访她时,她急忙走出营房,老远就看到这位身为国防部副部长的父亲像所有的小兵家属一样排在队伍里。他和周围不相识的人亲热地聊着,一点架子也没有,谁都不知道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开国大将王树声。

女儿得知父亲在寒风中足足站了两个小时,很是心疼。她望着老父亲在寒风中冻红的脸颊,眼泪瞬间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对父亲说:“您是大将军,怎么就不能让他们通融通融,放您进来就是了,好歹也得给您弄张椅子吧。”但王树声却笑呵呵地看着王季迟,只一个劲对她嘘寒问暖,嘱咐她在部队要好好学习。从这一天起,王季迟明白了什么是铁的纪律。后来,王季迟调到边远山区的部队,被安排在农场养猪、种水稻,手脚磨破了,肩膀压肿了,她也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王季迟后来回忆道:“父亲对我们说过,你们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能长成由无数先烈流血牺牲缔造的共和国土地上的新贵族。”

公私分明 坚持原则

王树声常说,共产党人的品德高下,不但要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原则立场,更要看日常小事,小事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特别是有了权、有了大权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相继出任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国防部副部长等职。有些亲戚求王树声帮忙在城里找工作,他对他们说:“我的职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没有丝毫营私的权力。你们有困难,应该依靠当地政府解决,依靠自己努力生产。”于是,他的侄女等人一直在家务农,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粮、油、布等按人口凭票供应。王树声要求家人,按北京政府的规定,供应什么,吃什么;供应多少,买多少,不能多吃多占搞特殊。

按规定,他除专车外,还可以配一辆生活用车,但王树声却一再婉拒给他再配车。他说:“国家现在还有很大困难,我有辆车上下班用就可以了。”直到他去世,从未配过生活用车。而且王树声要求专车只许他本人办公使用,任何人都不能乘坐。他还连续三次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建房或是换房的好意,在简陋狭窄的平房里一住就是18年,直到与世长辞。

不搞特殊化的家规,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不仅是要求子女,王树声对每个家人都一视同仁。揩公家油、追求个人享受,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王树声的夫人杨炬是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后调到304医院做领导工作。按照当时的规定,她不够配专车的级别,因此出入上下班,历来都是挤公交。

有一次因为雪天路滑堵车,耽误了上下班,同事看她急急慌慌赶来上班,便说:“王大将在军事科学院上班,专车就路过咱医院门口,为何就不能搭他的便车呢?反正座位不也是空着嘛!”杨炬笑了笑,回答说:“那是王树声定的家规,家里任何人乘坐专车都视为违规,他绝不允许。”

担任国防副部长期间,王树声多次出国访问而接待外宾。每次外宾赠送他的礼品,他都悉数交公。一次,警卫员将外宾赠送他的礼品放到了王树声车里,王树声看到后,让其送给了有关部门。他说:“我这个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外宾打交道,公私分明,是革命纪律,今后务必牢记呀!”

1972年底,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准备结婚了。王鲁光是在战火中出生的,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王树声对他很是疼惜。但布置婚房时,家里除了为新人安排一间房子、一张床和两条新棉被,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王鲁光把放在室外的一个石头茶几搬到自己的小屋,找来一块桌布蒙上,又找来两把旧椅子放在了两边。

王树声的警卫员看不过去,心想,高级干部的子女虽不能摆阔气,但农村老百姓结婚也不至于这样寒酸。于是,他将军事科学院的两把金丝绒面椅子和一张大理石茶几暂时借来布置新房,等婚后再归还。王树声看到后,严厉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公家的东西不能动,不能拿!” 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结婚要那些玩意儿干什么?往日,同志们结婚,连个‘窝’都没有。如今,你们有房、有床、有被,就很不错了!再说,结婚是自个儿的事,怎么能随便动用公家的东西呢?”

不幸的是,就在婚礼前几天,王鲁光突遭交通事故,被一辆汽车撞飞三四米,四到五胸椎错位。当地的领导立刻赶过去查明情况,得知到被撞的是开国大将王树声的长子,大家都慌了,也没有人不敢擅自做出处理。王树声大将知道儿子遭遇车祸以后也是悲痛万分,连续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原本已有两个儿子患病,现在唯一健康的大儿子也遭遇不幸,伤痛可想而知。

肇事司机撞人后更是不知所措,当得知撞到的是开国大将的儿子,司机全家人都惊慌失措。一家老小都坐立不安,连饭和水都吃不下。深明大义的王树声知道肇事司机一家的情况后,对领导说:“请你转告肇事司机,饭还是要吃的,请好好吸取教训就行了”。就因王树声这一句话,这件事的处理基调就定下了。肇事司机的全家人也都感动不已。

虎父无犬子。王鲁光瘫痪后,主动取消了当时门当户对的婚礼。而身为残疾人,王鲁光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1984年,王鲁光和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创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国残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树声的几个子女都特别理解父亲,一辈子都像父亲那样低调做人。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小女儿王季迟在王树声逝世后,再没有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因为她认为,此生永远也达不到父亲的境界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峥嵘岁月里,一代代共产党人所建立和倡导的红色家风,是最宝贵的财富,它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