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杨宗霖,追梦“东方梦美学馆”

来源:环球人物网 | 作者:李璐璐 | 发布时间: 2024-07-02 21:43:23 | 184 次浏览 | 分享到:
选材、打胚、修光、着色……福州木雕非遗传承人杨宗霖手拿刻刀,在工作室一丝不苟地忙碌着,从原材料到成品,上百道工序之后,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物件仿佛拥有了生命般跳跃着,一幅幅木刻美景栩栩如生地在眼前渐次展开……
  “对我而言,木雕不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观点与想法的具象化表达。每当我拿起刻刀,那份专注与宁静便油然而生,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雕琢之中。”杨宗霖说。
  作为非遗传承人,杨宗霖深感荣幸与责任。“每个地域的木雕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比如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潮州木雕则以镂空雕为主,展现出一种空灵与通透的美感。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各地木雕艺人的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在我看来,福州木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圆雕的艺术形式,即360度刻画的立体雕刻。这种雕刻形式需要艺人对人物和场景拥有深入的理解。福州木雕注重具象表达,强调人物内心的刻画,无论是表情、神态还是服饰,都力求让人置身于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之中。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福州木雕的魅力所在。”
  绘画、音乐和根雕
  杨宗霖出生于雕刻世家,父亲杨学德是远近闻名的根雕大师,也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杨宗霖对木雕等艺术耳闻目染,而绘画是他接触艺术的最初形式,也是他认为最基础、最启蒙的艺术形式。“小时候,父亲常常在工作之余教我素描,教我观察物体的形态、光影和质感。这些基础训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也为我在木雕创作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最初,杨宗霖并没有将木雕作为自己未来的方向。相反,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学习乐器,并尝试组建乐队、参加演出。在音乐的世界里,他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大学毕业后,杨宗霖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北漂生涯,参加过中国新歌声,快乐男生等综艺节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宗霖的音乐之梦逐渐模糊,他开始疲于浮夸的名利圈。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期间,父亲也在一直呼唤他回家。杨宗霖感受到了父亲的诚意和期待,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家族传承的继承者,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暂时放下音乐梦想,回到家乡从事木雕创作。
  杨宗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参观了各种艺术展。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艺术是多元化的,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的,他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对绘画的理解融入到木雕创作中,尝试打破传统束缚、探索新的艺术风格。与此同时,他也坚定了自己的内心: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匠心的传承。”杨宗霖说,“父亲的匠心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体现在对木雕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上。他把木雕当作一份毕生的事业来做,从未想过转行。他总说,只有用心去感受每一块木头,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我一直以来的榜样。”
  与父亲相比,杨宗霖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敢于打破传统,将个人观念植入作品中,打破了原有的束缚与局限。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在传承中又不失新颖,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比如说,我会让一只小青蛙叼着烟斗。”杨宗霖笑着举例,“我父亲可能会觉得这种场景不太符合传统木雕的规范,有些过于前卫,但我认为艺术是包容的,只要能够表达出我的想法和情感,就是好的作品。”这种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大胆尝试,使得杨宗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好评,这种正向的反馈也让父亲开始慢慢接受并认可他的创新之路。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木头与刀之间的对话,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回顾过往,杨宗霖深感庆幸和自豪。他庆幸自己能够放下音乐梦想回到家乡从事木雕创作,从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自豪于自己能够传承家族文化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杨宗霖,追梦“东方梦美学馆”
杨宗霖作品《蛙偶》。
  “生生不息”
  从业近20年,杨宗霖先后获得闽台优秀匠师、福建青年根雕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每当他漫步在福州古老的街巷,那些斑驳的墙壁、古朴的屋檐、独特的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些古老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福州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我萌生了将这些元素融入我的设计中的想法,我试图通过作品,将这些古老的记忆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它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实物。”
  经过多年的努力,杨宗霖渐渐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2019年,杨宗霖为第72届万事达·戛纳电影节设计一尊名为《生生不息》的纪念品,受到万众瞩目。“当时,戛纳电影节执行团队希望我能为电影节设计一个与东方文化和中国元素紧密相关的作品作为纪念品,为来宾们带来一次别样的视觉盛宴。”杨宗霖回忆说,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挑战。
  在初步构思时,杨宗霖先观察了万事达·戛纳电影节的logo——棕榈叶,他觉得,这应该成为设计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他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寻找那些能够代表中国、代表东方的元素。最终,杨宗霖的目光瞄准了宋代画家马远的画作《水》。“那幅画作中的水流,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汹涌澎湃,宛如生命的律动。我深受启发,觉得水这个元素正是我要找的答案。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语云‘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象征着生命、流动、变化和永恒。而电影节,又何尝不是一场场生命的流动、变化的展现呢?”于是,杨宗霖将棕榈叶的形象与水浪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觉形象。这朵水浪,既有着棕榈叶的优雅与挺拔,又有着水流的灵动与变化,它象征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生不息,也象征着电影艺术的代代相传。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杨宗霖完成了《生生不息》这组作品。当他将设计稿交给万事达·戛纳电影节执行团时,收获了好评。团队负责人告诉杨宗霖,这组作品不仅完美地融合了东方文化与现代艺术,更将电影节的氛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希望能够将这些作品作为礼物送给那些前来参加电影节的贵宾们,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生生不息”在万事达·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对杨宗霖来说,这次设计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是一次对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探索之旅。
杨宗霖,追梦“东方梦美学馆”
杨宗霖作品《生生不息》。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市举行,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杨宗霖的多件作品应邀入驻此次大会现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展示福州木雕技艺魅力。其中,作品《厝觉》被作为特别礼品赠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罗斯勒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
  在《厝觉》系列作品中,杨宗霖精心挑选了福州古厝中最具代表性的屋檐和角落作为设计元素,并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印章之中,使得每一枚印章都仿佛是一件艺术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充满了文化气息。“我选择了印章这一形式,因为印章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文化的传承。”
  这些作品在问世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们不仅被福州本地人所喜爱,还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厝觉》系列作品,不仅是我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福州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保护,也是我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让艺术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杨宗霖始终秉持着一种理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不仅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希望它们能够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市场化和品牌化。“常常有人误解我在进行量产,其实,这并非简单的复制与粘贴,而是通过量化生产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这些传统艺术品。如果作品仅仅停留在艺术家或藏家的小圈子里,那它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我希望通过量化生产,让这些艺术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量化生产的过程中,杨宗霖采用了3D扫描和数控雕刻等现代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作品的标准化和精细度。“当然,机器雕刻并不能完全替代手工雕刻,因为手工雕刻所蕴含的情感和匠心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因此,在机雕完成后,我还会对作品进行精细的打磨和修饰,以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够达到我的要求。”
  在追求市场化的过程中,杨宗霖也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保护的困境。许多非遗项目因为缺乏市场化和品牌化的能力,而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因此,他还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传播。“我相信,一个好的品牌能够提升作品的附加值,让更多人愿意为之买单。因此,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元素和风格,力求让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和交流活动,与同行和观众分享我的创作理念和经验。”
  杨宗霖还回应了“AI将会取代人工”的说法:“在许多领域,AI确实会取代传统的、重复性的手工工作。然而,这种取代并不意味着AI将完全取代人类。在创意、艺术、观念等抽象领域,AI仍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因为这些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多的是对人类情感、体验、理解的深度挖掘与表达。AI无法取代人类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创造力。”
  他深信,非遗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融合了东方美学与现代生活理念的“东方梦美学馆”。“我希望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大城市中,能够出现这样一家生活美学馆。它不仅仅是一个售卖产品的商店,更是一个展示东方美学、传承工艺美术和非遗文化的平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宗霖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他尝试将木质材料应用到生活中,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木质生活产品,如香系列、茶周边系列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他还希望能够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艺术工作者,共同开发出更多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生活产品。“我们将形成一个平台化、开放式的合作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东方美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