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动画不论资排辈,一些冒头的95后年轻人已开始担任总监职务。
在《白蛇:浮生》中担任导演的陈健喜、李佳锴,此前的职务分别是动画师和故事板。“故事板”指的是在动画制作前期阶段,负责将剧本文字描述转换成故事进展图画的人。此外,《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等作品的导演赵霁,也是在内部历练后成为了导演。更早之前,他在《小门神》等多部片中担任剪辑师。
后羿楼三层,采访于洲的录音棚外,追光动画学院的学生正忙于最新的课业。他们是学院招收的首届学生,共15人,培训周期为“6+2”,前半年主要由内部总监和外部全职教师上课,后2个月会参与到追光动画的项目制作中。
开办学院正是因为人才在内部供不应求。追光动画计划在2年内将产能再提升100%,2026年的出品速度提升至1年两部,也就是6个项目滚动制作。这意味着2025年底之前,这家公司的规模就要从300多人扩张到近600人。“相当于把一个创作团队再复制一个出来。”于洲说。
尽管有着规模翻番的目标,但于洲并不打算同步推进新领域的拓展。
今年春节《长安三万里》与央视春晚合作,对IP推广效果显著,这两年追光动画的书籍周边也卖得不错。但在于洲看来:“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现阶段最重要是做好电影内容。”
许多动画公司都大屏、小屏“两轮驱动”,力图寻求IP价值的最大化。比如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剧集《中国奇谭》爆火之后,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即将上映。追光动画同样不打算跟进该策略,去开辟针对小屏的剧集业务。“这是不同的产品形态,逻辑思路不同。”于洲说。
但毕竟,院线电影的票房有其不确定性。于洲没有避而不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电影完成后,能走多远交给市场。至少当下,我们团队已经身经百战,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票房可能六七亿元,也可能十几亿元,我们希望作品的影响力能不断提升。”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专做一件事是成败的一体两面:产品类型的单一可能加剧企业的风险,追光动画就曾经历过,但专一也可以在垂直赛道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在追光动画第二个十年开启之初,它打算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