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一些养老机构里,“小老人”照看“老老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朱旭东 | 发布时间: 2024-10-18 23:57:10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记者曾问他,手头该有十几二十万元积蓄吧?他笑而不答,只是说,他挣的钱,就是自己花的,儿子不需要。更关键的是,他目前身体健康,完全能过几年潇洒的日子。

  本地护工越来越少

  “过去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到外地做护工,说明我们这里比较落后啊。”西井村乡村振兴特聘岗专职人员刘佳说,“这几年,我们镇上、村里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了,出去做护工的老人开始变少了。”

  诚如刘佳所言,这几年,到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做护工的村民的确越来越少。

  2020年10月,九久老年康复中心创办10周年之际,曾经到西井村举办“扶贫帮困、感恩回馈”活动。那时候,西井村有40多人在做护工,但是现在只剩下10多人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一些护工岁数大了,慢慢都回来了。另一方面,村里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愿意吃那份苦的人少了。西井村近年来发展了草坪基地、樱花苗圃,加上周边针织企业的零工,一些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打工,选择空间变大了。”刘佳说。

  据刘佳介绍,村里有10多位五六十岁的女性,家里配备了缝纫机,镇上的小企业送单上门,上门收货,按件付钱,村民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以前她们可能会选择去养老院当护工,但她们现在不会去了。在家里打工,既能顾家,还很自由。”

  本地的护工逐渐减少,让九久老年康复中心董事长刘彤很是心烦。“护工一直短缺,我们是走一步、愁三步。”

  在聘请护工方面,刘彤走过不少弯路。开业初期,她委托中介公司找来8名外省女性,都是四五十岁。“但三个月后,她们一个人也没留下。”

  到九久老年康复中心做护工,一般有7天试用期,主要是熟悉环境。试用期满后,再进行“师带徒”式的职业培训。“一些人因为干不了这个活,两三天都待不住。还有的人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也呆不下去。”刘彤苦恼地说,“对于护工,我们没得挑。能来,能吃得了这份苦,我们都要。”

  正是因为“没得挑”,周边农村的“小老人”,成为九久老年康复中心的护工主力。他们能吃苦,语言相近,生活习惯都差不多。但这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毕竟,他们也是老人了。

  曾经有位68岁的护工,在照顾老人过程中自己骨折了。尽管都给护工买了保险,九久老年康复中心为此另外赔付了3万元。“护工比我们更难,更苦。骨折后,他回家最起码休息两三个月。所以,赔就赔吧。”刘彤说。

  现如今,周边农村的“小老人”因为年迈或能在家门口就业而不来做护工了,刘彤的目光只能再次转向外市、外省。

  不同的省市,的确存在发展差异,刘彤可以暂时从外市、外省招聘到一些护工缓解燃眉之急。但在面对老龄化这个问题上,各地差异并不算大,将来都需要大批本地护工,因为语言相通、生活习惯相近。

  曾经有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开玩笑说,将来如果找不到护工,估计就得靠机器人了。随即又说:“冰冷的机器,怎么能替代得了有温度的手呢?”

           (本报记者朱旭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