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特效镜头和东方美学设计,视觉冲击力可能吸引非华人群体。”李玮分析。
贵州贵安新区超级计算中心在《哪吒2》的制作中承担了重要的渲染算力支持工作。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彭本黔说,影片以颠覆性的视觉美学,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东方奇幻盛宴。影片中数以亿计的特效粒子、复杂的光影渲染以及细腻的角色表情,对算力与渲染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陈塘关大战、百妖出动、洪流集群等大场面视效前所未见,想象力惊人,更解锁了龙宫旧址、昆仑山、海底炼狱等全新场景,恢宏制作让网友直呼“打破国漫天花板”。
无论《流浪地球》系列还是《哪吒》系列,都大量启用国内的视效制作团队,通过融合前沿科技与传统美学、精细化的细节设计以及服务于叙事的特效创新,展现了国产动画在工业化与本土化探索中的成熟姿态。这不仅为国产动画产业留住并培养了一批人才,还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动画产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帮助国漫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当锁链的金属摩擦声与水墨岩浆的晕染效果交织,当莲藕重生的粒子特效与传统神话意象共振,中国动画正以“硬核技术+软性文化”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银幕史诗。正如导演饺子所言:“每一部作品都要当作最后一部去创作,机会不能糟蹋。”这场技术与美学的双重革新,或许正是国漫迈向全球的破壁之刃。
还有多少待解“密码”
“看哪吒就像看中国动画的逆袭史!”00后观众小林在社交媒体写下长评。
以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优秀动画电影相继上映,中国动画电影迎来高光时刻。目前的中国电影票房前五中,动画电影占据两席。以导演饺子为代表的“80后”“90后”,已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中坚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带动电影工业脱胎换骨的见证。好故事和高票房背后,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飞跃和中国“智造”的崛起。片尾字幕显示,共有138家国内动画公司,4000多位中国动画人才参与其中,这些公司涵盖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角色设计、场景建模、动画制作、特效处理、灯光渲染等,共同托举,打造出动画界的“万鳞甲”。
而票房成功也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繁荣,为“哪吒出海”带来更广阔空间,比如哪吒系列衍生品开发表现抢眼。哪吒系列形象授权周边在淘宝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其中泡泡玛特盲盒火速售罄,排队发货时间已经排到6月。FunCrazy×《哪吒之魔童闹海》手办众筹目前超过2500万元,此前售罄的敖光版手办已上线第四批。此外,番外绘本热卖,二创视频火爆全网,更有不少游客到成都打卡制作电影的可可豆公司。
“票房成功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动画领域,动画与游戏、VR等产业的跨界融合趋势将增强。衍生品开发和IP授权模式的逐步成熟,将推动电影从单一票房收入向全产业链盈利模式转型。”李玮预计。
2025年的春天,“小吒儿”这个神话故事中踩着风火轮的少年,正逐一和全球影史票房榜上的“小黄人”“巴斯光年”“蜘蛛侠”握手,刷新世界影史纪录。
从游戏《黑神话·悟空》到电影《哪吒2》,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让中国文化“圈粉”全球。 比热度和票房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找到了自己的出海方法论,将传统文化通过重构方式焕新,其视觉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普适性为后续作品的国际化提供了参考路径。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哪吒2》开年惊艳刷屏,在一路高歌猛进的票房曲线之余,如何“超越文化边界、传递人性共鸣”是真正实现“出海又闹海”的重要命题。“我们需要通过文化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创新性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李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