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专访 | 有云数智 江琦:把AI做成工具,而不是噱头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小麦 | 发布时间: 2025-04-17 21:21:14 | 52 次浏览 | 分享到:

 

谷丰:这个投资的过程是重还是轻?

 

江琦:其实在中国的信息化行业,软硬件结合它是一个常态,软件是最容易做技术创新和应用结合的,但硬件它其实是你的基础,它是最容易做标准化和整体交付的。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你要进行大客户,它更多是以国央企为主,而很多国央企它其实就代表着一个行业,那在这个过程之中的话,它更适合私有化的交付。但是一旦私有化交付就会受到算力的制约、数据质量的制约。我们做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对 AI 算力架构的能力,去进行私有化、去部署。

 

通过这样提高数据质量的方式,去降低大模型的幻觉,因为即使像 DeepSeek这样领先的,在私有化环境里,也会受到语料的制约,那怎样能和业务场景相结合,不断地对它进行微调和训练?怎么把用户场景里这么多年的纸质化、碎片化的数据,把它矢量化,形成语料喂给它?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试过各种算法调优、算力加速,希望去提高 AI 的认知度。但我们最后发现,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提高语料的质量,数据质量直接决定着 AI 的幻觉的程度

 

谷丰:从哪能拿到那么好的数据?

 

江琦:我们认为通用大模型,它其实就是人类文化这么多年沉淀的结果,但是最终它在某个行业里面的应用其实就是私域的、被外界不可获取的,这部分的话其实就类似于我们这些 AI 服务商,去替客户把这些数据和它的行业应用和智能体相结合。所以我们要做大量的算力架构实施和数据治理的工作,最终把这个数据变成沉淀下来的知识,变成大模型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的数据

 

谷丰:喂它一些比较好的料。料好的话结果就会很好。

 

江琦:对,很多语料它是好的料,但它可能还是长在田里的菜。你需要把它拔出来、洗出来、切出来、炒成菜,然后喂给它吃。

 

谷丰:把它分类处理,什么样的数据喂给什么样的平台?

 

江琦:是的,包括它需要哪些具体的元数据的标记,它需要有哪些语义?需要哪些关键量?这个是需要去懂它的业务去定义的。

 

谷丰:您最早创业的时候不是做这个行业的。为什么突然进入人工智能这个赛道呢?

 

江琦:其实我是学核的,大学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创业的初衷是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不管是资本的兴起,还是技术的革新,当时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去从事一些新的工作,所以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一个机会,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利用这个好的历史时代的机遇,做一点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

 

谷丰: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至暗时刻?

 

江琦:有的。早期的时候,凭借着理想主义和对技术的热衷,确实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但是一旦资本浪潮褪去,特别是在 2016 年到 2018 年,资本热度下降之后,很容易就看出来谁在“裸泳”,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挺考验大家的经营能力的。

 

谷丰:公司科研人员有多少?销售人员有多少?

 

江琦:软件开发人员已经有 600 多人了。基础设施、平台开发团队,大概是80几个人,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团队。

 

谷丰: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是个市场官、技术官,还是个企业家?

 

江琦:我觉得我在有云数智,其实做的是资源整合的工作,在每一个方面我都不是整个公司能力最强的,但是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大家整合在一起,为一个整体的目标去进行长期主义的坚持。最终我们希望,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帮客户真的解决了一些问题,提高了一点点效率,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