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突出“剧”的特点,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出史诗气质。约90分钟的时长里,《正义必胜》以倒计时开篇,将时间回溯,“怒吼吧,黄河”“红星照耀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共同的黎明”“正义永恒”5个篇章,鲜明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突出“剧”的特点,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出史诗气质。约90分钟的时长里,《正义必胜》以倒计时开篇,将时间回溯,“怒吼吧,黄河”“红星照耀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共同的黎明”“正义永恒”5个篇章,鲜明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
值得一提的是,《正义必胜》启用了“80后”“90后”为主的主创团队,“00后”演员在参演人员中的比例超过50%。当代的我们如何回望历史,如何面对当下?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参与《正义必胜》的多位主创艺术家,揭秘这台演出的幕后故事。
音乐总监杨帆:用澎湃厚重的音乐承载80年情感脉流
《正义必胜》主创团队虽然年轻,但都有多次参加大型活动的经验以及丰富的作品履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代节点,回望历史、致敬经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总监杨帆介绍,《正义必胜》中,经典与新作的比例大致为7∶3,从开篇时《松花江上》的沉痛追忆、《黄河大合唱》的振奋鼓舞、老词新曲再作诠释的《露营之歌》,到地域特色浓郁的陕甘宁民歌《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从接连唱响的《八路军军歌》《琼崖独立队之歌》《地道战》《游击队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太行山上》,到真情萦绕的《我爱你,中国》,铭刻着民族记忆的旋律一直都在回响,最终,晚会在《势不可挡》《命运与共》两首新作的强音中落幕,发出对时代、对世界的深情关怀。
说起《黄河大合唱》,不少观众或许困惑,缘何没有听到那段最深入人心的《保卫黄河》。对此杨帆透露,前期创作阶段,是否拣选《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等作品,主创团队“纠结了很久”,他们参考以往的创作范本,尝试过各种方向,也有过相当激烈的争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整体构思为准。《正义必胜》整场演出犹如一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舞台史诗剧,“我们的创作思路不是以单个的节目为导向,而是以情感、情绪为导向。”当舞蹈《殇》宛若鲜血涂地般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恸惨烈,当社会各界用《祭黄帝陵文》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决心,《怒吼吧,黄河》出现在此处,“情绪是连贯的,是用之前的表演真正顶出来的。”
“《正义必胜》扩展了音乐的概念,它不仅是歌曲、交响乐或某种特定的音乐样态,同时要糅合大量的对白、台词、动效,要不停地探索表演与音乐合在哪个点上,最能激发化学反应效果。总的来说,《正义必胜》的音乐表达多元、层次丰富,远远超过了我们以往的创作。”杨帆说。
文学撰稿之一徐珺蕊:从更多角度展现无名英雄的巨大牺牲
青年一代在《正义必胜》主创团队中扛起重任,文学组也是如此,总撰稿朱海携手池浚、许诺、徐珺蕊,形成一支以年轻力量为主的团队。
对人物群像以及普通人的塑造,是《正义必胜》中一条重要的创作思路。感人至深的舞蹈《殇》中,一对兄妹在侵略者枪口下辗转逃生,但最终,哥哥随着一声枪响倒在了南京大屠杀的万人坑里。妹妹抓住哥哥冰冷的双手环抱在自己身上,影像凝成的二月兰在他们身边开放蔓延。
多年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舞台作品数量不少,相比亲子、爱情等常见的人物关系,《殇》选择以比较少见的兄妹为切入口。“我们想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挖掘历史里相对来说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故事,展现无名英雄付出的巨大牺牲。”徐珺蕊介绍。
情境戏剧节目《永远的番号》聚焦刘老庄连,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讲述:在战壕纵横、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手拿针线的母亲缝补着破碎的大地。她救回了四连最后一位小战士,弥留之际,这个意识模糊的孩子坚持向“娘”说起全连的英勇战斗,喃喃念着他们的番号。小战士终于还是倒下了,但一位又一位母亲站起来,送儿上战场——所有人都是祖国的孩子,当“母亲膝下百万兵”的号召激荡回响,现场600名“藏身”于黄土下的战士挺身而出,一声“娘”喊得所有人热泪盈眶。被赋予重要意义的《正义必胜》,所有环节都经历了细致入微的调整、打磨,但饱含军民鱼水情的《永远的番号》从创作之初,便一直极受各界专家认可。
当演出渐渐步入尾声,在第五场“正义永恒”中,南京大屠杀里活下来的女孩、刘老庄连的新战士分别与永远留在过去的哥哥、凝望孩子们身影的母亲跨越时空,再次对话。这一刻,《正义必胜》不仅完成了艺术构思的巧妙闭环,也留下了当代人对历史的追忆与深思。
视觉总监任冬生:让视觉效果成为史诗的叙事语言
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中,多种视觉特效构成的舞美效果感动了无数观众。视觉总监任冬生介绍,视觉创作始终围绕两个核心展开,既要在史诗性的叙事中建立鲜明的舞台形象,也要用新的技术催生全新的舞台语言。晚会采用与历史对话的讲述方式,舞台技术也成为叙事的手段之一,“我们不想堆砌技术,而让舞美、灯光、多媒体、服装等所有部门获得全新的叙事能力,打破舞台物理空间的限制,不是单纯地写实,而是完成对历史的再现和与当下的对话,实现史诗化的全景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