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青春守艺人》让传统文化“燃”起来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姚松婷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2:00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节目中嘉宾的精彩表现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九南表示,节目组请来的是各行各业顶尖的嘉宾,他们坚持学习一门手艺都在十年以上,但仍然有一些手艺被大家遗忘。栾云平说,“比如说鼓曲,这些鼓曲可以说是濒临失传了,观众群越来越少。我们通过节目,希望能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让老师以及观众朋友们或者学生都不要放弃这些艺术,让它能传下去。”

总制片人牛晓倩表示,德云社本就是非常年轻有活力的社团,在年轻人中有一定影响力,相声也是传统文化门类,所以二者的结合非常合适。牛晓倩介绍道:“我们是以相声演员为主持班底,节目中可以把快板和琵琶、评书和功夫相融合,用技术来呈现视觉效果,让大家觉得节目是有观赏性的。通过节目的作品的输出,给大家带来新的尝试和体验。”

石小溪表示,《青春守艺人》由经过多年技艺训练的德云社相声演员作为主持人来传递“守艺”精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这些多才多艺的相声演员在与嘉宾的互动与配合中,还能够展现不同文化主题与艺术形式更多层次的观赏性。另外,就当前语言类喜剧综艺的崛起态势来看,带有喜剧效果的语言类节目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在幽默化语言的运用上,主持人团队极具优势,他们以评书相声形式作为节目串词的编排设计,不仅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颖感,同时也契合了当前综艺受众的审美口味。

传统文化要“可见”“可感”

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无能抗拒的魅力,这其中包含着守艺人的匠心和用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传统艺术都是用时间和汗水堆起来的,而在这份蕴藏着时光与生命的艺术中,也必然涌动着更多的味道与情感。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节目的内容也具有价值召唤性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习武减肥成功、更加健康的向佐,忍着骨折伤痛坚持拍戏的蒋璐霞,坚韧自强的运动健将孙琳雅与“叶问第二代传人”董崇华,都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诠释功夫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而当五岁的小朋友谈及练武之苦的那句“咬紧牙,眼泪就不会掉下来了”说出之时,许多观众都被打动了。

提到传承,只有二十岁的闫永强已经吹了11年的唢呐,他说:“作为唢呐乐器的学习者,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新的东西,更多好听的音乐,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个乐器。”身为“90后”的李星星不仅能用琵琶弹奏流行音乐,“燃炸”的摇滚琵琶更是他的个性标签。他说:“国乐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上我们的国乐,学习我们的国乐。通过我们年轻人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加一些创新更能破圈,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国乐。”

“挖掘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闪光点”,栾云平表示这也是做《青春守艺人》的初衷。孟鹤堂结合自己相声创作的经历,对于如何创新分享了自己的解读,“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但是又不能盲目地创新,让大家觉得你说的不是相声,那就不好了,非常不好拿捏。我也在这个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节目演出来之后不受大家的喜欢,大家可能会觉得你离相声远了一点。但是有时候你没有这一步错棋,哪知道这是错呢。它可能太出圈了,但是我们拉回来之后,还是在我们传统的基础上,再去创新才更好。”

区别于以往的文化类节目,《青春守艺人》兼具“轻松一刻”的娱乐感与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既有对传统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的关注,更有对其内在深度与精神内核的挖掘。牛晓倩表示,与许多文化综艺节目比起来,“《青春守艺人》的门槛更普适一些,让观众有很多的参与感和共鸣,通过现代时尚感的手法,让传统文化更加灵动饱满。”

石小溪认为,当前之所以会形成“国风潮”的文化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美学与文化韵味以一种“可见”“可感”的方式被受众接收到了。眼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可以在舞美设计与表演内容上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韵致美;而一个能够“破圈”的综艺节目,背后一定拥有一个好的、可讲述的故事,用一种适切的节奏感演绎给观众。另外,有机融入青年文化与现代元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破圈”。未来这一类综艺节目值得期待,相信观众能够在更加多元的文化主题中,获得更多的娱乐体验和文化感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