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酌古参今 传承创新 彰显最美中国风——仿古玉佩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启示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张强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41:00 | 7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把握好仿古与创新关系

在中国玉雕发展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仿古玉器在传承古风方面都有创新,尤其是明清两代更为显著。从清宫玉器旧藏乾隆时期仿古玉佩高超的雕琢水平与审美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仿古玉器“仿古而不泥古”、求新求变而取得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当代仿古玉佩创作,不应是一味的模仿、复制与重复,而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审美与设计理念。但创新也不是一味的求新,创新不能失去“根脉”与灵魂,不能失去中华文化古风古韵。仿古与创新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代仿古玉雕超越时空的局限,把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与玉雕技艺融入仿古玉雕作品造型、纹饰、元素、玉石原料运用和表现手法之中,让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文化风尚完美融合,使当代创作的仿古玉佩既古风犹存,又极富时代特色,赋予仿古玉佩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张力。

(五)充分表现翡翠内在美

大自然中的每一块玉石,都是汲取天地精华的“精灵”,都是不可再生与复制的珍贵资源,无论其自然状态是否是我们玉雕创作者的理想状态,却都蕴含固有的天然之美。每一玉石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充分尊重,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玉雕创作的全过程,充分挖掘玉石原料潜在的艺术创作潜力,充分表现玉材的内在美。

我创作仿古玉佩玉材以红黄翡和三彩翡翠为主。我把对翡翠玉材的尊重、喜爱与理解贯穿于我创作的全过程。

一是倍加珍惜,精心创作。每一块翡翠玉石都有灵性与艺术创作价值,切不可亵渎与浪费。这也是当代玉雕创作对待玉料的一个基本理念,并已经成为当代玉雕创作者的广泛共识。

二是精心审料,因材施艺。认真揣摸每块翡翠玉料的形态、结构、玉质、颜色,还是纹理、玉皮、瑕疵等天然固有的玉料特点,反复思考适于创作的题材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构思设计。

三是顺色而为,精心设计。翡翠丰富的色彩与色彩分布特征与纹理,为创作时的题材创意提供了广阔空间。顺色而为,就是在设计时充分运用翡翠色彩与分布特征,巧妙构图与设计纹饰线条,使作品更为灵动、更富有韵味。

四是俏色巧雕,彰显亮点。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以玉雕技法之‘巧’,实现主观创作意图与翡翠玉石特征巧妙融合,达到“天人合一”极致效果,使翡翠玉料中某一项或最突出的特征,成为作品中具有“点睛之妙”的艺术亮点。

结语

三十多年从事仿古玉佩研究与创作实践,使我在仿古玉雕艺术探索上有所收获。我创作的仿古玉佩,在玉器市场有较高的认可度,有的作品被外国领导人收藏,并受到高度评价。我创作的几十件(套)作品在全国性和省级玉雕作品展评中获奖。2017年6月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首届“原创亲工?匠心传承”当代玉雕艺术家作品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我创作的系列精品《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获得金奖。   

仿古玉雕创作有其自身特征与特有的艺术规律,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与长期的实践体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探索仿古玉雕创作规律,增强中华玉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最具中国风的仿古玉雕走的更远,一直是我的艺术追求。我致力于仿古玉雕研究与创作、弘扬中华玉文化与玉雕艺术的初心不改,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苏京魁《当代玉雕艺术创新的文化融合与表现》

《中国和田玉》(2014年第11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陈岸瑛 《回归传统 “用”字引领??工艺美术的创新创造之路》

苏州工艺美术研究院公众号2020年8月24日


作者简介:

王胜利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中国玉雕大工匠、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商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会员。1988年开始从事玉雕,2000年创立“设雕印象传”玉雕工作室,2017年9月,经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专家组审核,录入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人才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