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1958年
21岁的吴天一来到西宁
像一棵年轻的胡杨
从此扎根在青藏高原
在这里
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
患上高原病的患者
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
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当他看到战友因缺氧
导致痰从鼻子里、
口腔里、嘴里涌出来
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战友说
“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
到了这里,却得了这个怪病”
后来,战友因高原病不幸去世
这也成为了激励吴天一
从事这一项研究的原因
在高山研究的路上
他曾遇到过多次困难
有一次车祸
吴天一断了4根肋骨
还差点戳到心脏
但是106天后
他又出现在阿尼玛卿的马背上
当时他断的骨头刚长上
马背上颠簸,疼痛异常
但还是要为团队
展现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青藏铁路建设的五年中
吴天一带头制定高原病防治措施
将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
写入科普手册
送到每个筑路工人手中
创造了14万劳动大军
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
无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
世界医学奇迹
吴天一在卫生健康领域奋战一辈子
获得无数荣誉
“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研究的根
是我生命的根
高原医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
科技助力古籍“藏”与“用”
“素人写作”升温,热的是人间烟火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全国首个算力生态平台在上海发布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
1月全国吸收外资975.9亿元
对话薛其坤:这个率先是怎么做到的?
上海首批邮政无人投递车“上岗”
AI等技术助中企提高海外高端市场竞争力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人工智能+”行动加速赋能产业升级
AI“数智员工”:迈出人机协同治理重要一步
全国首个!罕见病有了AI大模型
张福锁代表:在苍山洱海间书写“绿色答卷”
“新质”成就“国货之光”
无创脑机接口有了新方案
“亚洲飞人”苏炳添2025赛季首秀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