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1958年
21岁的吴天一来到西宁
像一棵年轻的胡杨
从此扎根在青藏高原
在这里
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
患上高原病的患者
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
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当他看到战友因缺氧
导致痰从鼻子里、
口腔里、嘴里涌出来
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战友说
“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
到了这里,却得了这个怪病”
后来,战友因高原病不幸去世
这也成为了激励吴天一
从事这一项研究的原因
在高山研究的路上
他曾遇到过多次困难
有一次车祸
吴天一断了4根肋骨
还差点戳到心脏
但是106天后
他又出现在阿尼玛卿的马背上
当时他断的骨头刚长上
马背上颠簸,疼痛异常
但还是要为团队
展现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青藏铁路建设的五年中
吴天一带头制定高原病防治措施
将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
写入科普手册
送到每个筑路工人手中
创造了14万劳动大军
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
无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
世界医学奇迹
吴天一在卫生健康领域奋战一辈子
获得无数荣誉
“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研究的根
是我生命的根
高原医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
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多方蓄势助力冰雪产业发展
无人机“智慧巡检”打造低空经济新样本
《沉默的荣耀》累计触达观众10.62亿人次,重大主题创作接连掀起观剧热
沙漠里养出龙虾
从一位浙商的生意版图看“十四五”外贸发展
中国机器人出海“闯”韩国
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探寻农业新质未来
延续窑火古韵 焕发产业生机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破10亿元 上映国家和地区达46个
抗战剧《阵地》获好评:揭示文艺与时代共振的内在逻辑
茶马古道上的刀尖技艺——云南普洱绝版木刻
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人工智能+” 如何重塑生产生活范式?
AI影视浪潮正在重构行业边界
城郊夜市激活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