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演戏二十多年的苏丽
依旧是个狂热的剧迷
听到哪儿有好戏开演
她跟丈夫都不惜专程去看
天南海北跑过不少地方
身边的好友都觉得疑惑
“看戏的劲头怎么就这么大呢”
“就是有瘾啊,一进剧场
开场铃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药。”
开场铃一响,作为观众的苏丽
就跟随着故事进入
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她把花在看戏上的钱
当作是学表演的学费
不管台上人演得好还是坏
都觉得是对自己的滋养
对她来说
进剧场就等于进课堂
这是她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
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习惯
苏丽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
在毕业大戏上
她要演一个八十岁老太太
拿捏不住分寸
在老师的建议下
去看了北京人艺的《北街南院》
宋丹丹在里面塑造了
一个活灵活现的老太太形象
从那时候开始
苏丽意识到,进剧场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受益匪浅
导演将角色托付给了她
她也将自己毫无保留地
托付给角色
真心换真心
而表演方法
是托起真心的基础
有一回她接到了一个
自己并不能完全理解的角色
演得极其痛苦
又十分疏离
旁人都看出来不对
她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找到了老师吐苦水
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苏丽你想不想当一个职业演员?
如果想,请你消除这些
所谓的不适感
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
即便你有意见
你也要以最高的质量去完成它。”
第二天,苏丽找到编剧
要来了关于这个人物所有的素材
从采访资料到创作资料
她找了个咖啡馆
从早读到晚
再进排练场
舞台上跟变了个人似的
至此之后,她明白了
必须认可角色
角色才能在灵魂里面生根发芽
对于一名职业演员来说
只有跨越过所谓的“不适感”
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
从“秀场”到“工厂”,机器人工业应用加速
北京人艺重排反战主题话剧
更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见闻:千行百业激活“数智能量”
一个音乐IP,如何引爆一座城?
《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冲击800场演出 这些爆款舞剧凭什么一路长红
奇瑞汽车张国忠:全品牌矩阵彰显“智”造实力 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科幻片场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探馆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回望历史 正义必胜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
“夜游锦江”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老服装厂蝶变:智能工厂如何实现“一人一版”全球交付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之人民必胜”艺术展上海展开展
时代面孔 | 幕后“剪刀手”周新霞:用无形的刀锋雕刻电影
北疆书展推动暑期阅读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