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在直径以毫米计的空间里
他探索微雕工艺的极限
在小小的一块材料上
以刀代笔 书写人生与追求
16岁那年
卢彦卓揣着父母给的几十块钱
踏上了北漂的火车
成为一名雕刻学徒
从打杂、学画开始
他用了三年才拥有第一把刻刀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接触到了微雕
从此陶醉在“方寸间”的小世界中
常人需要借助30倍的放大镜
才能看清微雕作品上的字
但卢彦卓可以用肉眼下刀雕刻
长期的练习与钻研
他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心中有数 就能大胆下刀”
为了尽可能减少
呼吸、脉搏对雕刻状态的影响
卢彦卓一般会在夜晚雕刻
晚上人的心跳和脉搏比白天会更慢
而且还能避开周边的种种干扰
卢彦卓说 微雕是一种精细的艺术
微雕的“微”
应当理解为“精微”
而不是“微小”
一小块玉石
能画出千山万水
一根牛毛上
能容下横竖撇捺
这是中国匠人的极致探索
也是人生微小而确实的满足
从一位浙商的生意版图看“十四五”外贸发展
中国机器人出海“闯”韩国
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探寻农业新质未来
延续窑火古韵 焕发产业生机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破10亿元 上映国家和地区达46个
抗战剧《阵地》获好评:揭示文艺与时代共振的内在逻辑
茶马古道上的刀尖技艺——云南普洱绝版木刻
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人工智能+” 如何重塑生产生活范式?
AI影视浪潮正在重构行业边界
城郊夜市激活夜经济
60%全球专利领跑!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海丝文化点亮合浦夜经济
“新农人”用现代化技术守护丰收
“圈粉”境外采购商 中国机器人登上广交会“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