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在直径以毫米计的空间里
他探索微雕工艺的极限
在小小的一块材料上
以刀代笔 书写人生与追求
16岁那年
卢彦卓揣着父母给的几十块钱
踏上了北漂的火车
成为一名雕刻学徒
从打杂、学画开始
他用了三年才拥有第一把刻刀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接触到了微雕
从此陶醉在“方寸间”的小世界中
常人需要借助30倍的放大镜
才能看清微雕作品上的字
但卢彦卓可以用肉眼下刀雕刻
长期的练习与钻研
他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心中有数 就能大胆下刀”
为了尽可能减少
呼吸、脉搏对雕刻状态的影响
卢彦卓一般会在夜晚雕刻
晚上人的心跳和脉搏比白天会更慢
而且还能避开周边的种种干扰
卢彦卓说 微雕是一种精细的艺术
微雕的“微”
应当理解为“精微”
而不是“微小”
一小块玉石
能画出千山万水
一根牛毛上
能容下横竖撇捺
这是中国匠人的极致探索
也是人生微小而确实的满足
从“秀场”到“工厂”,机器人工业应用加速
北京人艺重排反战主题话剧
更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见闻:千行百业激活“数智能量”
一个音乐IP,如何引爆一座城?
《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冲击800场演出 这些爆款舞剧凭什么一路长红
奇瑞汽车张国忠:全品牌矩阵彰显“智”造实力 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科幻片场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探馆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回望历史 正义必胜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
“夜游锦江”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老服装厂蝶变:智能工厂如何实现“一人一版”全球交付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之人民必胜”艺术展上海展开展
时代面孔 | 幕后“剪刀手”周新霞:用无形的刀锋雕刻电影
北疆书展推动暑期阅读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