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钧老先生发明的 “太谷地膜”,甚至被封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真正使中国农产品产量出现革命性增长的主要功臣”。
【国内默默无闻,世界同行推崇】
中国农业界泰斗,金善宝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南有袁隆平,北有赵鸿钧,一个解决了吃粮问题,一个解决了吃菜问题。
2004年官方权威媒体报道:“事实上,真正使中国农产品产量出现革命性增长的主要功臣是塑料地膜和大棚。”如今,中国人生活比日本韩国人更幸福的一点,可能就是因为蔬菜水果便宜的多,能吃的上的多得多。
如果说,赵鸿钧老先生和山西农业大学一样,在中国至今仍然是默默无闻,而在世界农业发展领域,他的地位,却极受国际同行推崇。
他关于塑料大棚的著作,成为我国最早、最权威的大棚农业专著。

《塑料大棚园艺》与《农业生产工厂化》被美国、日本、荷兰等现代先进农业国家的高校列为教学参考书。
《前进中的中国大棚覆盖园艺》是我国最早编写有关覆盖栽培蔬菜的资料,其油印本均伦敦大学、东京大学等馆收藏。
几十篇论文也不同程度地被各个国家引用。
日本、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农业专家,都建议他申报世界和平奖,他们觉得这位中国教授完全符合获奖要求,“因为他为那么多人的生活安康作了卓越的贡献”。
……
【如果,和袁隆平一样在南方】
2004年,有新闻媒体提出次采访报道赵鸿钧老先生时,有领导说,他是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我们应当善待他,媒体应该好好宣传他。他自己,却摇摇头说:“我出不出名不要紧,以后这些事情还要有人做下去才最重要”。
赵老先生依然健在,让他心心念“这些事情还要做下去”的莘莘学子,却因为出租车的漫天要价,让太谷、让山西农业大学再一次成为大众热议焦点。
深夜徒步回校的学生,被关注到,所面对的问题,也会被官方反馈。而赵老先生这位几乎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据说至今没有学会使用手机。他家里,有一部有线电话,常常接听需要老先生答疑解惑的“农民朋友”的来电。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甚至很少用“科学”、“研究”这样的词。更多时候,他只是会说“做好观察、纪录”。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他甚至自己都觉得自己“土”习惯了。
袁隆平名满天下,而这个曾为韭菜 “盖被子”的耄耋老者,这样一位科学家,在国外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塑料大棚发明人和推广人,国内却少有人知。
一个解决了吃粮问题,一个解决了吃菜问题,都是令人尊重和敬仰的老人。如果赵鸿钧老先生在南方,如果这个农业大学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如果……
声望之别,不止是太谷和山西农业大学的默默无闻。这似乎更成了如今中国北方南方社会经济差距的一个缩影。
赵鸿钧老先生值得获得更多的尊敬。

即便不通高铁的小城市,求学的孩子们和普通大众,生活和交通也应该更便捷。
象牙塔之下,哪怕是最土的专业,也应该学有专攻、术有所获。
即便作为北方偏安一隅的小城,更值得被众所周知的,不应该只是漫天要价,不应该只是默默无闻,太谷更不应该只是通上了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