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航天员王亚平讲述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活动

来源: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8 19:41:00 | 3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待地面确认悬挂装置已锁紧双臂组合转接件后,我和指令长分别采用攀爬、机械臂搭载的方式返回出舱口,我在出舱口附近进行了机械臂上的典型作业动作测试。站在那个“明星部件”??机械臂脚限制器上,望向辽阔的太空,内心出奇地宁静。测试结束后,伫立在机械臂脚限制器上的我不禁展开双臂,拥抱这梦中的太空。目光所及的太空很美,双臂拥抱的太空,更美!

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在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后,我和指令长先后返回节点舱,关闭出舱舱门。这预示着此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曙光岗的调度话音亲切而激动:“神舟十三号本次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已全部完成,为你们的密切配合和完美表现点赞。”我也激动地回答:“谢谢曙光,谢谢大家!空间站建造又进一步,中国航天精彩仍在继续,我们一起加油!”

2时20分,叶光富在舱内打开双向承压舱门进入节点舱,他激动地说:“我来接你们俩了,来吧,接受03的拥抱吧!”“感觉良好乘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充满眼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指令长,此时也激动地和我们一起跳起了“圆圈舞”。

刻苦训练,就是为了出舱那一瞬间得心应手

出舱活动圆满的背后是长达十几年的刻苦训练。12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

一切都是崭新的。从那时起,我重新坐回离开十几年的教室,捧起航天飞行课本。几十门课程门门都要考试、科科都要过关。但这只不过是入门级考验,后面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项目接踵而至:让人晕头转向的前庭训练,泰山压顶般的离心机训练,接近真空的低压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成为航天员后训练过程,从开始的4G,到后来的6G,直到最后的8G,一个比一个难度大??8G意味着要在30秒内,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重量。离心机转起来的那一刻,我的脸被巨大的离心力甩得变了形,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甚至连眼中憋住的泪水也硬生生地甩出来,压在胸口的8倍体重的重量让我呼吸困难。尽管这样,我每次都会咬牙坚持了下来。训练成绩也从开始的Ⅱ级成功升至Ⅰ级。知道测试成绩的那一天,我激动地把“离心机考核Ⅰ级”几个大字重重地写在日记本上。

至今也忘不了,为了出舱的这一天,我们进行水下训练的分分秒秒。水下训练是一项耗时很长、耗力最多的项目。参训者要在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进行4?6小时的操作训练……“全部训练科目完成,可以出水!”当每一次按照科研人员科学、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完成训练科目时,听到训练指挥“达标”的口令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训练达标后的兴奋无以言表。我知道,离心中出舱的那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每个航天员都渴望能够在太空迈出那一步。作为航天员的飞天战袍,一套合身的舱外服是出舱活动顺利圆满的关键。为了达到最好的人服适配性,我们需要在40千帕压力下不断进行舱外服操作训练。一件舱外服不断地穿了脱,脱了穿,一个气液组合插件插了拔,拔了插。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训练,为的就是出舱那一刻能够得心应手、操作自如。

其实,成功出舱的不仅是“感觉良好乘组”,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航天人。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任务临近的那几个月,每个项目都在抢训练时间,所有科研人员都在和时间赛跑,都在制定、复核此次任务每个环节的方案、预案,都在进一步确认、试验此次任务的产品性能、系统工况。之所以每次任务我们都无比放心,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有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之所以每次任务我们都无比安心,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身体状况有任何变化,都会有一声声关切的问候在耳畔响起……

千百年来,无论对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还是对星汉灿烂的心驰神往,中华民族从未停止问天的脚步。今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如火如荼,接棒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经进驻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即将发射,梦天实验舱紧随其后,中国人自己的“摘星楼宇”??空间站即将建成,中国航天人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为了实现人类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我们这些太空探索者,时刻准备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