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女王陛下与三个女人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老怪 | 发布时间: 2024-05-30 12:09:14 | 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绅士”的国度,却有着现代人类社会最为“至高无上”的女王,还是现代在位时间最久的王。

  中国有俗语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而伊丽莎白女王在位近70年,从青涩少女,到貌美青年,到优雅中年,直至仁慈老年以及老去她不同人生阶段的、全然不同的陛之以下的几个女人,却在用“何必为难”的方式改变着不列颠和英国,甚至,改变着欧洲和世界。

  女王与撒切尔夫人

  女王任内,诞生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

  

  富有激进且争议巨大的政策被冠之为“撒切尔主义”。有人说,她带领英国走出了困境,赢得了战争并重新夺得了马岛的占领权,创造了英国的再度辉煌。也有更过人,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撒切尔夫人坚持说,“你可以改变立场,但我决不妥协。” 香港问题的解决,可能是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里的唯一一次“妥协”。

  面对此起彼伏的罢工、游行,面对人民向伊丽莎白女王的请愿,撒切尔几乎是冷嘲热讽。1990年,同英国女王关系恶化的撒切尔夫人下台。

  

  喜欢开玩笑的英国人评价,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女王最讨厌的首相。“女人何必为难女人,能力毋庸置疑”的女强人,和仁慈宽厚的女王……她俩,年龄只相差一岁。

  如果说,撒切尔夫人女强人,在意政治;

  伊丽莎白是国王,在意大不列颠和王室。

  女王与戴安娜王妃

  戴安娜王妃,是情感的捍卫者,不在乎地位,要的是爱情。

  

  据说,戴安娜王妃为了挽留查尔斯王子竟然拖着怀孕的身子从阶梯上跳下来,让所有人吓得目瞪口呆。

  第一个到现场的女王,彻底被儿媳的疯狂行为震惊。

  不过,戴安娜和肚子里的孩子,也就是威廉王子,安然无恙。

  1992年,英国皇室宣布戴妃和查尔斯王子婚姻的确出现了危机,两人正式分居。

  

  1996年,伊丽莎白女王勒令戴妃和查尔斯王子离婚。

  1997年戴安娜在巴黎遭遇车祸,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6岁。

  戴安娜的去世,给皇室带来了危机,英国白金汉宫和肯辛顿宫几乎被愤怒且悲伤的英国民众情绪吞没。

  据说,从此,女王变得更加亲厚温和。从此人们开始看到女王在公众场合微笑,看到她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威廉王子等孙辈的爱护。

  从那时候起,英国王室,每年都会主动公布开支账单,详细到每一次乘机旅行的费用,事无巨细都一一列在互联网上,供纳税人查阅监督。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女王,成为在位最久的国王;查尔斯王子,在王储的位置上,整整熬了六十多年,待位时间几乎史上最久。

  伊丽莎白女王“陛下”,其陛之下,一个首席宰相,撒切尔,是政治强人;一个儿子媳妇,戴安娜,是情感强者。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她们都在伊丽莎白二世一生的传奇中,留下最重的痕迹。

  女王与特蕾莎梅

  21世纪开始15年后,女王才又一次迎来女首相。

  女王越来越宽厚仁慈,女首相却依然强硬。

  

  特蕾莎梅,坚持“硬脱欧”,以至于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了一项法案,旨在阻止英国在没有达成脱欧协议的情况下退出欧盟;断送“欧盟”的团结,强势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员贸然开启大选,以及糟糕的民心……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特蕾莎梅,可能没有为难女王,但也可能只是没有为难女王。

  历史如此巧合。

  在告别人世间仅仅一天之前,伊丽莎白二世接受了英国历史上第三位女首相的觐见。

  

  伊丽莎白·特拉斯,欧洲的战事还在继续,特拉斯却说,“已准备好开启英国核武器库”。特拉斯曾是坚定的“留欧派”,坚持留在欧盟符合英国经济利益,甚至专门撰文指出英国“脱欧”的三重悲剧;现在,同一个特拉斯,却认为“脱欧”给英国提供了改变事情运作方式的机会,甚至威胁要废除英国所有剩余的欧盟立法,并推翻原有“脱欧”协议。

  欧洲的团结还未弥补,在被问及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朋友还是敌人”的时候,特拉斯表示“还没有定论,如果我成为首相,我会以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评判他”。

  女王年事已高,年纪大了,年轻人的世界,可能就搞不懂了。女人何必为难女人,特蕾莎梅没有为难女王,而特拉斯,没来得及。

  逝者如斯,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

  

       女王,不再被人世间的乱象纷争所扰,也不再会被为难。女王逝世,戴安娜已离世很久很久。女王的儿子,戴安娜曾经爱人,成为新国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孙子,戴安娜王妃“惊人一跳”时,怀着的那个孩子,威廉·亚瑟·菲利浦·路易斯,成为新王储。

  作为战后,大半个世纪里,整个英联邦唯一的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生充满传奇。

  伊丽莎白二世说到访中国是她的一个夙愿,也一直十分期待那次访问,“因为当时的信使不幸遇难,这封信一直没能送到……幸运的是,1602年以来的邮政事业已经进步,你们邀请我们来这里的信件平安送到了。接受这一邀请给了我们极大的快乐。”

  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了中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