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我们可以一起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做一些事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翟翔 李慧颖 | 发布时间: 2024-07-03 22:36:40 | 234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论你们选择在哪个领域,中国几乎肯定会成为你们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和交流将造福双方。”耿欣表示,感谢主办方邀请大家共同纪念中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共同回顾鼓岭的特殊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经验。

  珍妮·史密斯在社区学院求学,喜欢与人交往、喜欢结识新朋友的她,曾经在养老院工作、做过牙医助理的她充满活力,当前在书店兼职。

  得知有机会参加此次交流周时,史密斯说为此前没有主动寻找这样的机会感到难过。“我立刻有种感觉,这正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美国媒体非常两极化,让你觉得不得不采取一些你并不完全理解的立场。”史密斯说,她不喜欢通过道听途说来形成看法,而是一个喜欢亲自看到和体验后再做决定的人。

  “美中关系可能会经历不同的季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况不能改变,我们不能做得更好。我认为对这些起伏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学到了新东西,分享了经历,总是可以改变主意。”

  “为了整个世界的利益,我希望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伟大的国家能找到相处的方法,互补彼此的优势,并为彼此乃至全世界创造更好的未来。”李碧菁认为。

  交流周期间,在会场、餐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沈昕不时和中美青年代表探讨并互留联系方式。棒球友谊比赛上,和不少青年一样,他也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投球。

  “这个活动的唯一目的是让我们的年轻人互相交流,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在这些交流中,你可能会发现我们的确有很多不同,但我们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一起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做一些事情。”沈昕在总结会上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代表可以在两国之间结交一些真正的好朋友。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冯宾是此次参加交流周的中方代表之一。“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美国青年人交流的机会,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美国的日常医疗工作和医生的成长过程。通过深入交谈,我感受到两国在疾病诊治方面的很多共通之处,这也为未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谈到这次交流周最大的收获,美国杨百翰大学大三学生哈丽雅特·帕金森(中文名:彭和芮)说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微信好友从五个变成70多个。认识一个个朋友,了解他们的故事,彼此分享经历,感到非常开心。

  彭和芮说,不会遗忘他们,而是希望能保持联系,“这将是我们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立更多联系的开始”。

  “来中国是我童年以来的梦想。”五岁那年,彭和芮在明尼苏达就读的学校可以提供中国课程,她的父母帮助她做出了选择。几年的中文学习,在这个美国小女孩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并发芽成长。

  在大学期间,彭和芮在主修城市规划之余辅修中文,她不仅和许多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成为了朋友,也直言“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和周末都是在包饺子、打麻将和举办火锅聚会中度过的”。

  在彭和芮看来,从中国来美国求学的学生“勇敢地跨越大洋,来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文化”,来参加交流周之前,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到中国读研究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