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缓缓驶入直逼45℃的修车棚内,徐旻涛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他弓下腰,仔细检查车钩的每一个细节,用力晃动车钩,听取铁器碰撞发出的声音,寻找那些微小但致命的“别扭”。“听,这声音不对。”他说着拿起工具,熟练地开始拆卸车钩。

台风“格美”过后,气温迅速飙升,高温重新笼罩浙江大地。在长三角铁路最大的货车车辆检修基地检修库内,一辆辆冒着热气的货车车辆被一一分解,进入量身定制的检修台位。
27岁的嘉兴小伙徐旻涛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北车辆段乔司检修车间,成为一名火车车钩“诊断师”。
满脸涨红,一身油渍,怀抱60-70斤重钩舌,弓着腰半蹲着拆卸下来,汗水浸湿了头发,顺着帽沿、侧脸、下巴颗颗滑落地面,身上的衣服拧巴着贴在皮肤上,让人又燥又热。“最累的还是车钩拆装,有段时间天天拆装车钩,人都累瘫了。”徐旻涛擦了擦额角的汗珠说。

车钩“诊断师”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备战职业技能竞赛期间,徐旻涛每天练习车钩全套拆装,一天要拆装30多个,相当于2吨重。训练完,回宿舍睡觉的他连睡梦里都要把枕头抱起来托举着,“我室友说我每天晚上梦游,叫也叫不醒,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只觉得成绩每天在提升。”徐旻涛笑着说,现在,他1分钟内便能完成车钩的拆装。短短5年他就荣获上海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室外温度38℃,室内温度直逼45 ℃,检修库就是一个“大蒸笼”。尤其中午时段进库检修的车辆,一个个车皮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车,热气腾腾。“我离烤肉,就差一把孜然了!”徐旻涛笑着说,“手套摸在配件上,都像被烤焦过一样,有一股焦糊味。”

在这百米长的修车棚里,每天64辆车,40个修车台位,54个车钩流水线检修台,徐旻涛和同事们在“蒸笼”里每天与火车“握手”,每个班次步行2万步,检查车钩部件3000余个,弯腰下蹲上千次。暑运以来,车钩“诊断师”们已完成检修车钩1960个,服务保障980辆铁路货车安全健康。(通讯员 陈静 秦宇杭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