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梁红玉,从营妓成长为抗金女英雄

来源:环球人物网 | 作者:马周睿 | 发布时间: 2024-08-15 22:26:21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江苏淮安的河下古镇,远远可见一尊身披铠甲的女将军雕像矗立于高坛之上:她手握刀把,站在一面大鼓前,英姿飒爽。

这位女将便是大名鼎鼎的梁红玉。她的“名”,来自风尘女子战沙场的传奇,来自赫赫战功破祖制的英勇,更来自一心只为保家国的情怀。

因此,当人们细数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总绕不开梁红玉。动荡的时代给了她逆天改命的机遇,而她坚韧顽强的精神又为“红颜列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沦落红尘,幸遇良人

梁红玉,正史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这个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

梁红玉出身武将世家,自幼追随父兄练就一身功夫。北宋末年,江南方腊起义,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梁红玉的父兄随军平叛,因失利而获罪被诛。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梁红玉和家人流徙京口(今江苏镇江)。受生活所迫,梁红玉沦为营妓。所谓营妓,即军中的“官妓”。梁红玉以舞剑弹唱、清高脱俗,成为风月场上的奇女子。

美女自有英雄配,梁红玉的英雄便是韩世忠。《宋史》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这样一位青年才俊,也难免遭遇仕途不公。在平定方腊的战役中,韩世忠亲手擒获方腊,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功劳。班师回朝行至京口,统领全军的太监童贯挟大胜之喜,召营妓侑酒,梁红玉就在其中。

与其他将领大吹大擂不同,韩世忠独自居于角落闷闷不乐,引起梁红玉的注意。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几番交谈之下,梁红玉被韩世忠的才华和志向吸引,韩世忠也因梁红玉的不落俗媚、与众不同心生好感。两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在这个晚上许下了一生的诺言。

梁红玉知道韩世忠只是一时怀才不遇,以他的胆识谋略,成就功名事业只欠一个更好的机缘。因此,她下定决心追随情郎,披上铠甲随他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从此,烟花之地少了一名当红“花魁”,战场之上多了一位巾帼英雄。

连环画《巾帼传奇——梁红玉》。

“双面间谍”,平叛退金

靖康之役,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仓皇逃往南方,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祸不单行,建炎三年(1129年),御营统制苗傅勾结威州刺史刘正彦,在临安拥众作乱,逼迫赵构退位,禅位皇太子,并要挟隆祐太后垂帘听政。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则将留在临安的梁红玉及其子扣押为人质,以此制约韩世忠的行动。

此时,南宋宰相朱胜非想出里应外合之计,而此招能否成功全在梁红玉。朱胜非先劝说苗傅派遣梁红玉去秀州(今浙江嘉兴)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驰出都城……一日夜会王(韩世忠)于嘉禾”。

梁红玉就这样成为“双面间谍”,一面假装劝降韩世忠并安抚苗刘叛军,一面与丈夫继续进军,根据敌方情报协助他进行军事部署,一路闯进临安。

叛乱很快被平定,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表彰韩世忠夫妇勤王救驾的功劳,并称赞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同时“给内中俸以示报正”,封“护国夫人”。朝廷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历史上是破祖制的头一次。

至此,梁红玉彻底实现了身份转换,以女将军的角色在历史舞台上初露头角。

然而南宋内乱给了金军再度南侵的机会。建炎四年,完颜宗弼(俗称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在大肆掳掠江浙地区后准备北返。时任浙西制置使、驻守镇江的韩世忠,将八千兵马驻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准备伏击金兀术的军队。

在这次伏击中,梁红玉的军事指挥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渡江北撤的庞大金军,梁红玉仔细分析战况,认为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形下,只宜智取不可力敌。她建议兵分两路,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充分利用地形之利,伺机围剿敌人。

于是,夫妇二人严密部署,分工配合:韩世忠亲率战船拦截金国军队,设法将敌军引入事先设好的埋伏圈;梁红玉则登上中军楼船,“亲执桴鼓”,指挥作战。镇江金山之上,梁红玉红装披挂,俯瞰大江上战局的变化。她身先士卒,不畏流矢,为军队擂鼓助威。“闻鼓则进,鸣金收兵”,她号旗一指,大军形成合围之势,金军东、西两面皆突围不成,被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仓促驶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东北死水港黄天荡。

一个击鼓,一个突围,韩世忠、梁红玉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进攻,将金兀术的军队阻击在长江南岸长达48天之久。

黄天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然而战后梁红玉顾全大局,并没有居功请赏,反而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致使金兵突围而去,请朝廷“加罪”。事实上,韩世忠此战已达到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即使不追加封赏,也不至于弹劾论罪。

梁红玉这一深明大义的举动博得人人称赞,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清末画家吴友如绘制的梁红玉船上击鼓画像。

重建楚州,归隐田园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出任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驻军楚州(今江苏淮安)。当时的楚州虽为战略要地,但几经战乱、满目疮痍。韩世忠、梁红玉夫妇率领军民,同甘共苦,在旧城之外再筑新城,以备抗敌之需。史料记载:“世忠披荆棘,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其夫人梁氏亲织薄为屋。”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一方重镇。在梁红玉的协助下,韩世忠驻守楚州10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