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fǔ)生活于宋末元初
二十多岁的他,意气风发
写下赞美家乡的文章
年近半百,又是怎样的一番经历
让他“再赋吴兴”?
一起认识
|| 赵孟頫行书吴兴赋卷 ||
01
赵孟頫900多字写吴兴:
赞美家乡的“范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
赵孟頫是吴兴人
(吴兴,今浙江湖州一带)
青年时期写下了这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全篇语句流畅、辞藻华美
结构清晰、感情真挚
赵孟頫贯彻了
“你要写家乡美,就不能只说‘美’”
“猗与休哉”(吴兴美,就是美)
你要写——
山峦起伏,如兽如龙
河川汇集,以天为堤
“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

还要写——
德能才士,到此为官
前有王羲之、谢安,后有颜真卿、苏轼
“风流互映,治行同符”

既要写——
东南西北中,平原和山峰
物阜民丰
“既乐且庶,匪教伊慢”


又要写——
文教兴举、文明隆盛
孩童上学,人人有礼
“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
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

赵孟頫对自己这篇描写家乡风物的文章颇为自得
在自己的《松雪斋文集》中
开卷第一篇便是《吴兴赋》
02
从楷书到行书
写家乡,就是越写越来劲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最负盛名的书法家
他能在“楷书四大家”中
与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
足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赵孟頫画像
大德六年(1302 年)
年近五旬的赵孟頫回望自己十几载的宦海浮沉
感慨之余,乡愁无限
提笔再次书写这篇文章
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书法珍品
这篇作品开篇以楷书为主,整整齐齐

随着他越写越熟练,再加上感情的“加持”
后半段行书元素增加
愈发潇洒流畅
写家乡,就是越写越来劲
整篇书法作品
浩浩荡荡、潇潇洒洒、神气一贯

回头再看题目“吴兴赋”
这三字右边或是由于后世多次装裱已残缺
但这种“犹抱琵琶”之美
仿佛也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03
“赵体”代表作,从魏晋风范走来
“赵体”既有唐楷的规范,又不拘泥一笔一划
有史料中评价他的各种书体
“无不冠绝古今”
赵孟頫的作品中有一种“古意”
在书法中要有源流、源头的精髓
学界对他的书法作品风格总结了四个字
圆、润、遒(遒劲)、丽
笔画圆秀,间架方正,流美动人
有专家学者按时间
对赵孟頫书法作品进行分类分析
总结了他的书法风格

△元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四十五岁前创作的作品,存世约二十件
最能流露出其书法师承
如三十三岁创作的真草《千字文》
是他早年的力作
(智永:陈、隋间僧侣书法家,承袭王羲之的风范传于后世)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四十五岁之后的作品
则渐渐形成既有“二王”之风范
又有自身特点的“赵体”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大德六年的《吴兴赋》
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赵孟頫赞颂家乡山川风物的大作文
也成了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