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让东方智慧焕发新生机

来源:南方+ | 作者:南方+ | 发布时间: 2024-08-26 23:08:39 | 84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医36年,张忠德成为岭南中医的一块“金字招牌”。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4次驰援,他的身影总是忙碌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这句话,成了对张忠德医者生涯最形象的诠释。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让东方智慧焕发新生机

即使已到花甲之年,张忠德在振兴中医药的道路上依旧不停步。

  作为一名医者,他常道:行医如行善,医务人员必须把善和爱放在心里,以岐黄之术护佑生命之火。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人,他有更远大梦想,希望以科技之刃解开中医药疗效之谜,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行医如行善,追求精益求精

  张忠德,人称“德叔”。谈起他,必定绕不开两次传染病疫情。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时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的张忠德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也因此不幸感染病毒,在“鬼门关”走了一遭;2020年起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他多次驰援各地,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在救治传染病上的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让东方智慧焕发新生机

  在与传染病病毒赛跑的路上,张忠德是“急先锋”,不惧险难,用药精准;在中医诊疗领域里,他是“慢郎中”,望闻问切,气定神闲。

  几年前,当儿子执意要学中医时,他缓缓劝诫:“年轻人前期一定要吃苦,要把基础慢慢打牢,就像工地,根基越牢,房屋坚固程度就越高。”

  这么多年,他也是如此“慢慢”走来。

  1988年,张忠德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有一次,为守住一个重症患者,他扎在病房里几天几夜不回家。患者病情缓解时,他说自己感受到巨大的喜悦,“那种开心,别人都不能理解”。

  之后近10年,张忠德生活的大部分被考试、值夜班和查房填满。他不嫌琐碎、苦累,铆足劲学习。

  选定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后,1995年,他来到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进修。日复一日查房、会诊,课程强度大,堪称“魔鬼训练”。

  18个月后,他从钟南山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当时33岁的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积累,认为“40多岁做医生,才刚刚开始”。张忠德笃定,做中医,不能急功近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让东方智慧焕发新生机

  张忠德师从岭南医学代表医学家甄梦初、国医大师晁恩祥,将二者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直到今天,头顶着“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的头衔,德叔还是感慨“学不够”。

  每天清晨5时多,他在晨运后便开始了一天工作——读古籍、查处方、翻病例、看论文。不管身上有多少的头衔与光环,德叔的职业底色还是一名医生,所以他总说:“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弯道超车、投机取巧是走不长远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让东方智慧焕发新生机

  为方便患者,张忠德的门诊挂号名额常常从25个加到60个甚至70个,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吃“午饭”是常事。不忍患者耽误治疗时间,他为有困难的患者垫付药费、亲自带需尽早入院治疗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是家常便饭。即使不坐诊,德叔也随身带着处方纸,方便看病开药。“行”“可以”“没问题,我来!”这是他对患者说得最多的三句话。

  行医如行善。张忠德说,作为医生,医德是最重要的。医术只要勤恳好学,都会提升,但一个人只有有大德、有大爱,才有前景。

为中医药传承埋下“种子”

  “这是悬灸,悬灸就是悬挂在穴位上面进行艾灸。”在课堂上,朝天小学六年级同学吴钰岚熟练地操作“悬灸”,介绍穴位、功效和适应症,是朋友圈的中医“小能手”。

  这一成果也与张忠德有关。作为中医世家甄氏杂病流派传人,在日常门诊中,张忠德发现越来越多孩子出现鼻炎、咳嗽和哮喘,而这些多发病跟饮食习惯、作息规律息息相关,于是萌发了让孩子学中医的想法。

  2020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与朝天小学在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等单位支持下,联合打造的“岐黄护苗·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如今每周二下午,广东省中医院都会派出不同的专家团队进驻朝天小学,将形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生活方式带到师生身边,辐射更多家庭。

  课上,学生们自制中药防疫香囊,学习中药辨识、穴位经络、护脊护眼等知识;课后,学生参加中医药研学嘉年华,制作中草药面膜、卷艾条,同学间互相进行悬灸,练习八段锦。

  就这样,每周二下午的“杏林研学”课,成了全校最期待的一堂“标配课”,孩子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就此被点亮了。

  三年来,广东省中医院在多所小学成立“德叔杏林研学中队”“岐黄苗苗中队”“忠德中队”等,科普中医健康理念,传承中医药文化,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传承需要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张忠德介绍,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广东省中医院研发了研学课程、通识课程、主题活动、互动游戏、嘉年华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和家长对中医药的兴趣,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

搭建大湾区中医交流“朋友圈”

  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人,张忠德还肩负着一个使命——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宝库,也是一个“黑匣子”,“有理说不清”“有效道不明”的状况如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张忠德看来,“慢中医”要借助科技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只有用现代科技论证传统中医药的疗效,把中医药的科学原理讲明白,才能建立起一套中医药诊疗的国际标准,提升中医药科学的国际认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