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人人都是“守井人” 同做护水“点滴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李伟 宋立崑 | 发布时间: 2024-09-03 10:36:44 | 1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水源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汉江水质。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地表Ⅱ类及以上水质。

  “文明河流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十堰人的理念,进而改变十堰人的生存方式。”十堰市市长王永辉说,将加快城市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让十堰的“水更清、山更绿、群众生活更美好”。


从“要我干”到“一起干”


  江面上,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分别巡视着河的两边。父子俩投射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一道风景,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

  画面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是十堰市郧阳区青山镇护水队员黄林和黄勇。近年来,随着儿子黄勇的加入,父子俩携手清漂的画面时常在汉江江面上出现。

  记者了解到,黄林家住郧阳区青山镇白果树村,紧临汉江,村子三面环水。他在汉江边长大,父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影响着他,一直把水当作衣食父母。

  “长江禁渔”后,黄林由渔民变成护河员。2020年,他组建了一家环保公司,承担起当地环境治理任务。那时,他就特别希望在青山镇上班的儿子黄勇能和他一起干。

  “我觉得这份工作实际上就是在捡垃圾,工作不够体面,说出去也不好听。”不料黄勇直接拒绝。迫不得已,黄林把渔民上岸赔付的10余万元全部投了进去,把渔船变成护鱼和清漂船,从此拖着年迈的身体,全身心投入到河道清理工作中。

  几年来,黄林先后组织人员400余人次、船只20余艘、运输车辆18台,开展30余轮漂浮物打捞工作。积劳成疾,2023年7月,在高温下连续两月清理漂浮物,黄林病倒了。心急如焚的黄林,首先想到的还是雨后泗河上漂浮物。他把正在上班的黄勇叫到床前,父子彻夜长谈。

  面对虚弱的父亲,黄勇点头答应。“我特别心疼,他病成那样了,还在操心着清漂的事,那时我突然觉得我的父亲特别伟大,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再是农村的一个小老头了。”黄勇回忆。

  随着儿子的加入,黄林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梦想有了新的传承者。汛期,针对上游漂下来的漂浮物,在黄勇的建议下,黄林购进了两套河道浮标,上游的垃圾不会漂到下游去。如此一来,他们打捞起漂浮物来更加快捷高效。

  如今,越来越多退捕渔民和社区干部群众加入守水护水队伍。

  “我们通过‘文明河流’建设,让320万市民自觉自愿参与保水质。”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汤红兵介绍,过去保水质、保生态,主要是通过“一票否决”、第三方考核、公开通报、立案查处等刚性约束,管住了重点企业、重点河段。而开展“文明河流”建设,就是要号召更多的人自觉自愿参与保水质。

  通过开展“美丽十堰 我们在行动”专项活动、“最美守井人”评选活动等,十堰推动守水护水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开展十大优秀环保志愿服务队、百名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评选、“节水护水爱水”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让守水护水家喻户晓。

  以环丹江口库区435个村为重点,十堰推进“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组建305支党员护水队,3500名党员干部认领岗位,带动1.5万名党员群众参与守水护水。

  十堰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负责人吴芳介绍,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2.1万场次,参与志愿者9.8万人次。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明河流”建设达标率达60%以上,2027年全域建成“文明河流”。


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今年66岁的贺玉凤,是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近日,她作为京堰环保志愿联盟的志愿者,来到十堰参加环保活动。

  原来,为让更多的力量参与“文明河流”建设,十堰还将视野向受水区延伸。去年12月,由北京市、十堰市两地相关部门发起,成立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联盟。北京十堰两地的6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7800多名志愿者参与,倡议让守水护水成为文明新风,让节水爱水成为文明习惯,京堰携手打造“文明河流”。

  贺玉凤所在的“夕阳传递志愿服务队”是联盟成员之一。不到一年的时间,贺玉凤已带领志愿者到十堰开展护水活动4次。“这是我们在北京每天喝的水,更应该自己参与,把一库碧水保护好。”她说。

  “同饮一江水,京堰一家亲。我们守水护水,绝不让一滴污水入河,我们爱水节水,绝不浪费一滴南来之水。”20名京堰志愿者代表近日一起在十堰发出共建“文明河流”倡议,呼吁两地市民群众牢记嘱托,携起手来,做守好一泓清水的先行者、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文明河流”建设的推动者。

  “丹江口大坝增高,十堰有数以十万计的库区移民,他们背井离乡告别故土,在重新安置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他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南水北调这项伟大工程。”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王涛说,每次在北京走进社区宣讲十堰人民保水护水的先进事迹,最美守井人的感人故事,使用卫星、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科技手段监测水源的创新举措,都会吸引每一位北京听众,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或优于Ⅱ类标准,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66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26座大中型城市1.08亿人。今年1至7月,十堰辖区27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