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女扮男装43年 她将道情戏传唱到天南地北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王静 | 发布时间: 2024-09-04 09:25:23 | 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天寒地冻北风急,王金豆冬天穿着夏天衣,手拿一条破布袋,借粮去到杨庙集……”此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半,58岁的李艳玲已经直播了两个半小时,却丝毫不显疲态,双目湛然有神。而直播间的观众仍意犹未尽,纷纷留言要求她再来一段,“老师,再唱一段呗。”李艳玲一口应下粉丝请求,下播时间一再推迟。

  每晚八九点,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李艳玲总会稍微捯饬一下自己,戴上一副无框老花镜,端坐在手机支架前,她打开直播间与戏迷粉丝打个招呼,然后就唱起《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太康道情戏的经典选段。她的嗓音清亮而悠扬,不断有观众涌入直播间为她点赞,有时她也会与粉丝连线,或合唱一板道情戏,或指点一下发音技巧。

  “太康道情王子”李艳玲是河南太康道情戏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在戏曲舞台上扮演了43年的道情小生,近日以微博词条#她女扮男装43年终于火了#冲上了热搜。作为稀有剧种演员,过去她“出去演出一次都很不容易”,但自从打开直播间后,道情戏也随着她悠扬的唱腔传到了天南地北,甚至有一位70多岁的“老粉”不远万里从新疆赶来听戏。今年已经是李艳玲直播唱戏的第6个年头,喜欢道情戏的粉丝越来越多,她计划退休后还继续直播,让更多人认识、了解道情戏,也让这个稀有戏曲剧种百年、千年传承下去。

  没有流血流汗的付出 就得不到舞台上的美好收获

  在李艳玲的直播间里,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尽显唱功。而这看似简单的招式,却凝结着她43年来日复一日的磨砺和积淀。

  李艳玲出生于河南周口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一位豫剧爱好者,也是受父亲的熏陶,李艳玲自幼便对戏曲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父亲经常拿起一把二胡拉弦,她就在父亲拉弦时跟着清唱一段。李艳玲儿时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父亲思虑几番后便提议跟着他学唱戏。那时,村头的大喇叭经常播放朱锡梅老师(太康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道情戏录音带,淳厚朴实的曲调,通俗易懂的唱词,不经意间俘获了李艳玲的心。

  1980年,太康道情剧团招收演员,在别人的介绍下,15岁的李艳玲报名参加,凭着扎实的唱功赢得了朱锡梅等多位现场评委的称赞。进入剧团后,李艳玲每天都要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到河边练功喊嗓,吃过早饭后,还要继续练习步法、捏腰、压腿、身段等技能。长年累月地训练,艰辛可想而知,李艳玲记得自己为了练习剧情中的“跪步”,日复一日不间断地练习,两个膝盖都磨出了血丝,她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整个身体都像散了架,蹲在地上都很难起来。“学戏哪有不受伤的?”李艳玲觉得,没有流血流汗的付出,是得不到舞台上那些美好经历的。

  除了动作基本功,唱戏还讲究要“字正腔圆”,李艳玲虽有一副天生的好嗓音,但从未在专业戏校进行系统培训,说话唱戏间总是时不时带点乡音俚语,甚至还捎带会发音不清。而道情戏则以唱为主,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李艳玲为此可没少作难。想起第一次上台演出《张廷秀私访》时,节奏快,唱词又多达百句,老师们为她操碎了心。“为给我纠正唱腔,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张天印团长经常在我唱戏时,拿着纸笔坐在台下将唱错的地方一一记下,老师们在下台后也会一点点指导我改正,帮助我慢慢成长。”

  回想起那时戏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李艳玲感慨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她不仅能唱念做打、有序进出场,还成了剧团担纲小生演员,常年跟随剧团到基层、社区、农村演出,并担任《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多个大型道情戏剧目中的主角。努力从不会被遗忘,李艳玲的小生表演朴实大方,唱腔吐字清晰,唱、念、做、打表演俱佳,演出时往往好评不断。

  2012年,李艳玲经著名曲剧彩旦、豫剧黑头演员王海清介绍,拜豫剧小生泰斗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素君大师为师,王老师对她喜爱有加,尽心传授戏曲艺术。之后她又拜入太康道情国家级传承人朱锡梅门下学习,李艳玲在戏曲艺术上不断精进,在道情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每年下乡演出500余场 被央视誉为“庄稼农户的剧团”

  太康道情戏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唱乐歌时配以鱼皮筒鼓伴奏,故又称“鱼鼓道情”。大约清同治十一年间,豫东一带的道情艺人吸收借鉴了曲艺、豫剧、越调等有机成分,形成了道情剧种。

  “太康道情戏唱腔中板腔体和曲牌体兼而有之,主要板式有铜器垛、慢板、流水、夺口、垛子、一锣切和滚白等。”李艳玲介绍,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中拴宝唱的“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脚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就是移植了道情的唱腔。与其他戏种相比,道情戏多以唱为主,少动作少插白,一气儿下来有百八十句之多,被戏称为“憋死驴”的唱腔独具特色,再加上“哪呼嗨”“哪嗨依”等衬字衬腔花腔,曲调淳厚而朴实。此外,帽翅功、髯口功、弹舌音等也都是分辨道情戏的重要标志。“唱戏到高兴的时候,舌头要不由自主地发出弹舌音,嘚呀嘚……”说着,她的舌头就顺势“嘚”了起来。

  “太康道情戏是全国的稀有剧种之一,不像豫剧、曲剧、越剧那样有名,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过。”在她看来,道情戏在河南豫剧的基础上加入了弹舌音,乡土气息特别浓厚,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而今,李艳玲作为太康道情戏的第六代传承人,经常会在闲暇时打开直播间,为全国各地的粉丝宣传、教授道情戏,也因此吸引了近16万粉丝的关注和点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