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辞职四年,千字百元,一个自由译者的焦虑和跳不出的“舒适区”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澎湃新闻 | 发布时间: 2024-09-04 09:28:33 | 92 次浏览 | 分享到:

  摆脱上班的“痛苦”,接受自由的“焦虑”,2024年6月底,徐芳园成为全职自由译者刚好四年。

  她住在上海郊区,每月用2000块不到,租一间约30平米的一室户。同样毗邻黄浦江,这里离繁华的外滩30多公里。

  2016年成为兼职译者,2020年成为全职自由译者,8年时间,徐芳园陆续翻译了10余本书,其中已出版5本,第6本即将问世。

  小众,是她翻译作品的特点,在豆瓣读书的页面上,由她翻译的《客居己乡》只有363人标记读过,《抵抗的艺术》只有41人评分。

  赚钱少,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曾有人咨询徐芳园,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译者,她先劝退对方,千字80元,有经验的可能贵个20块,这是自由的代价。

  徐芳园已出版的图书 本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文学翻译如何养活自己?徐芳园算过一笔账,按照每千字80-100元的稿费标准,要保持和上班持平的收入,每天需要翻译4000字,每月工作20天,现实中她很难做到。

  近两年,社交平台出现“离职赛道”的话题:离开职场,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启人生。按照互联网思维,徐芳园本可为自己打造一份个人IP:靠着翻译副业轻松月入过万,一张书桌、一台电脑,比坐办公室打工好,再附上一条卖课链接。但性格不允许她这么做。

  对徐芳园而言,离开职场,是无数次与内向的自己斗争后躲在文字背后的主动选择,文学翻译则是她自认能拿得出手的专长。

  主动选择背后也有焦虑。在她看来,所谓自由,不过是从一种束缚换到另一种束缚,“没书的时候焦虑要怎么接到下一本书,有书的时候焦虑翻译不完。”

  不想让自己闲着,从兼职翻译开始

  地铁开上上海的闵浦二桥时,会明显降速,也像在给乘客放慢生活的节奏。跨过黄浦江往南,奉贤西渡,就是徐芳园的生活半径。

  大桥东侧是西渡小公园。午饭结束,年长者陆续至此,绕树而坐,唱歌、下棋或者单纯地发呆至太阳落山。步行15分钟即西渡渡口,轮渡往返于闵行、奉贤之间。

  徐芳园很少出门。翻译需要全神贯注,等窗外的天空完全暗下来,她才坐上面墙的书桌,打开电脑,戴上降噪耳机,听着白噪音,手机屏幕朝下。

  她将原书的一章节内容粘贴进文档,按段落,将中文写在英文上方,译完一段,校对修改,删去英文,接着重复操作译下一段,直到整个文档从全英文变成全中文,再打开新的文档,译新的章节。

  翻译一本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半年时间起步,不同于写作,需要译者紧随作者的意志,连续专注,就像长跑不能停,若稍微脱节几天,接下来的翻译过程只会越发想着放弃。

  “会从事译者这份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小爱看书,或者说翻译文学。我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后来也没写出什么东西,既然学了英语,翻译文学作品至少和这个沾边。”徐芳园说。

  很多图书编辑,都默认译者是“兼职”。纸书越来越贵,能分给译者的“涨幅”甚微,千字百元也是近几年才上涨的行情。

  每年,依旧有很多人——女性为主,大学生居多——参加各类文学翻译比赛,这得益于对纸书崇拜的长尾效应,并非翻译这个职业。

  徐芳园的译者身份,也是从兼职做起。

  2013年,她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当老师、做外贸、进外企是当时的主流。那年初春,她考研失败,再冲进招聘市场时,已经没什么好的校招岗位。

  徐芳园在艺术培训机构时,为素描课充当模特

  通过社招,徐芳园进入北京一家由两个法国艺术家开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当助理,那是她当时唯一能找到的位于大城市的工作。两个老板和一群老师之间,只有她一个非教学类的正式员工,行政、宣传等杂七杂八的工作均由她包办。刚入职,到手4000元的月薪,当年北京市的月平均工资是5793元。

  徐芳园不爱社交,在教培机构需频繁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小孩的吵闹也让她感到难受。没课的话,她不用一直待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每年老板要回国度假,就顺道给她放一个月的假,工资照发。

  为不让自己闲着,徐芳园决定找个兼职。网上有招募图书译者,她试着海投。正巧,朋友所在的图书出版公司招兼职编辑,简历通过了,但出版公司没有书稿给她编辑,只有本需要再版的译稿,因为两个译者的风格不统一,找她做校译。

  校译完成后,徐芳园主动问朋友有没有需要翻译的书稿。朋友发来《客居己乡》的英译版,她试译了一段,出版公司觉得挺合适,就把整本书的翻译工作交给她了,千字80元,译本出版后才付稿费。

  至此,她正式成为一名译者。

  完成一部译稿,享受工作无法给予的自豪感

  翻译《客居己乡》花了徐芳园大半年时间。2016年底交译稿,2019年1月出版,她收获了税后1.1万元左右的稿费。

  早在交译稿之前的2016年中旬,徐芳园就从教培机构离职了。那是微信公众号“风风火火”的时代,依托公众号起家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当年的微信公众号数量达到1777万。

  和文字打交道是徐芳园再次求职的首选。她曾为培训机构写公众号推文,凭着经验,很快找到一份新媒体编辑的工作,负责某个公众号的内容运营,税前8000元,当年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是7706元。

  这份工作没有对接的“客户”,她的“社交圈”如愿缩小。工作日的白天,她在办公室写推文,下午6点下班,回到家开始翻译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