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辞职四年,千字百元,一个自由译者的焦虑和跳不出的“舒适区”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澎湃新闻 | 发布时间: 2024-09-04 09:28:33 | 9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初,徐芳园所在公司与外企的项目到期,公司把她调回办公室,负责管理技术类的客服团队,对客户反馈评分负责。若客户在评价时没有打满分,她需要分析原因,并培训团队的客服如何阻止“非满分”出现。

  这种不可控的工作内容让她感到崩溃,于是又起了离职的念头。经理找徐芳园谈话,问年近30的她,有什么职业规划?她想了想,之前的正职工作都在换来换去,只有翻译是有积累,且可控的。

  2020年6月底,徐芳园第三次辞职,成为一名全职的自由译者。当年,上海月平均工资为10338元,这个数据和她再无关系。

  辞职后,生活圈也有所变化,用她的话说,是“从原本的郊区搬到更远的郊区”。她搬到了奉贤区,用2000块不到的价钱租了个大约30平方米的一室户,独居。

  徐芳园现在的住所

  小时候,徐芳园很向往卡夫卡的理想生活:住阴暗、潮湿的地窖尽头,不用出去,每天有人把饭送到门口,因此也不用跟任何人说话。现在想想也算是实现了,虽然她不住在地窖尽头,但确实可以一整天不用出门、不用跟人说话。

  收入是绕不开的现实。文学翻译从来都不是一份可以养活译者的工作,部分译者用一份赚钱的工作来供养这份“爱好”,上了年纪,精力跑不过热情,就 “退圈”了。

  徐芳园算过一笔账,要保持和上班持平的收入,必须每天翻译四千字,每月工作二十天。翻译字数一直是她焦虑的问题。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译者,徐芳园依旧没有形成“程式化”的工作方式。实际操作中,她努力逼自己,每天保持二三千余字的翻译量,几乎没有所谓的非工作日,连续工作两三个月,再出去玩几天。

  一些译者同行日均五六千字,也有日译万字的业界传说,像正常上班一样的极度自律,她做不到。除了晚上专注的三四小时,剩余的时间都是她进入工作状态的准备期。

  白天起床,她不用考虑上班迟到,没有家人在身边催促。吃早饭,学外语,看书,玩游戏,在沙发上无所事事地躺着,听窗外的鸟叫声,等阳光扫在身上。这些是她作为“社畜”时想要的奢侈和特权,也是她追求的“工作不饱和”的状态。

  “余生皆假期,余生再无假期。”

  跳不出的“舒适区”,接受自由的焦虑

  进入一个行业,干到退休,是一种理想状态。一个人脱离职场,在坐进下一间办公室之前,这个人就处于一种“临时”的状态。签下一本书的翻译合同,徐芳园便会为这本书规划接下来的生活,将自己的“临时”状态顺延。

  就这样,她的“临时”人生已持续四年,至少现在没有断档。

  翻译的书陆续出版,和更多的出版公司建立联系。之前合作过的编辑会继续给她推书,也有陌生的编辑在豆瓣上私信她询问合作意向。有时候,项目没确定,编辑就找她,说书的版权签约还在走流程,能不能预定她的时间。若一个项目周期很长,她可以同时接下两本书的翻译工作,虽然以她的习惯,仍是译完一本再译下一本,但只要制定好工作计划,时间调配得当,她现在有得选。

  在下一笔稿费到来之前,徐芳园会偶尔做点零工补充现金,虽然平时开销不大,现在也进入了消耗存款的阶段,这种“临时”能持续多久,她不知道。那些从事了一二十年的译者前辈,让徐芳园觉得翻译这件事可以持续做下去,至于更远的未来,不如走一步看一步。

  人工智能的巨浪冲击着各行各业,翻译领域也不例外。为了赚点外快,徐芳园偶尔会接一些合同文书类等的商业翻译,机翻后再校对修改,基本一个下午就能交稿。对于文学作品,在她看来,AI翻译更像是对已有作品的搬运和拼贴,不知不觉地抄袭,不如自己翻译有意思。

  全职译者并非是下定决心的结果,她也想过离开上海。

  2021年底,徐芳园一边翻译着《耶鲁需要女性》,一边准备托福和申请国外学校文书。最终,她没有收获那个能让自己重新置身校园的Offer。这个想法逐渐放弃,就像现在她也不再想着投递简历重回职场一样。

  在如今的求职市场,“空窗期”变成了敏感词,简历上的断档需要求职者想办法“粉饰”。“空窗”四年,她也编不出什么“自我提升”的借口。年龄和性别,让她对重返职场也不报太大希望:二十多岁时参加面试,HR问她有没有男朋友;现在她三十多岁,未婚未育,不需要再听HR的潜台词了。

  翻译是徐芳园的擅长。对她来说,出门上班是逼自己跳出舒适区的方式,她试过很多次,最后发现,还是更喜欢待在家里,多认识些编辑,多译几本书。

  摆脱上班的“痛苦”,也意味着要接受自由的“焦虑”,在她看来,所谓自由,不过是从一种束缚换到另一种束缚,“没书的时候焦虑要怎么接到下一本书,有书的时候焦虑翻译不完。”

  徐芳园在自己的朋友圈为新书打广告

  初中时,徐芳园没有朋友,被同学孤立。她跑到图书馆,借了本厚厚的《尤利西斯》。1904年6月16日,它的作者、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与未来的妻子诺拉初次约会,漫步在都柏林的街头。120年后的6月16日,徐芳园在社交平台上宣传自己即将出版的第六本书——爱尔兰作家奥德丽·马吉的《他们涉海而来》。从年少爱上乔伊斯,到如今在自己译笔下看见爱尔兰,这是专属于她的奇遇。

  居住在郊区,生活节奏是放慢了的。偶有朋友来西渡找她玩,她会推荐去渡口逛逛,坐坐轮渡,吹吹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