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认为,传统音乐就是最酷的,酷在永远都不会过时。”丁洁雯说,随着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她正在逐渐理解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用她的演奏赋予乐曲新的意义。
叩开孩童心门的密码
教育是什么?在李舒尤心中,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有一次,隔壁村有家长送来个小男孩,希望李舒尤能帮忙管管孩子。原来,男孩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因为被溺爱,平日里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调皮捣蛋的行为常令家人感到头疼。
李舒尤耐心地教孩子吹唢呐,却发现男孩调皮坐不住,上了几节课就嚷着不肯再来学。他担心孩子在课余时间有可能“学坏”,便多次上门做工作。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后,李舒尤不断称赞孩子,鼓励他继续学习乐器。
经过李舒尤一番动之以“音”、晓之以“乐”的开导,孩子也逐渐对唢呐萌生了兴趣,愿意继续学习。李舒尤说,现在,小男孩不仅唢呐学得不错,连学习成绩都慢慢有了起色,人也变得更懂礼貌了。
“教音乐,不光是教一门技艺,也是教孩子们如何做人。”李舒尤要求自己时刻谨言慎行,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艺情况,也要对他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些错误行为予以及时纠正。
如今,音乐成为李舒尤叩开孩童心门的密码。
有孩子说,音乐让她忘记了孤独的模样;有孩子说,学会了一门乐器,让他变得更自信了;还有孩子说,未来也要成为一名老师,让更多人感受音乐的温暖……
在李舒尤看来,不是所有参加公益课堂的孩子都要成为音乐家或演奏家。“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便是我最大的心愿。”李舒尤说,一些孩子因为音乐而找到了兴趣所在,拥有了更美好的童年回忆,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这便是最好的回馈。
再过几个月,李舒尤就要迎来80岁生日。提起未来,他坚定地说,“我会坚持到教不动为止。”说罢,他顿了顿,透露出一丝忧愁,“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会有人接班吗?”
坚持下去的动力,亦来自李舒尤期盼带动更多人投身教育公益事业。“希望我们的公益课堂,能让乡村的孩子们被更多人看见。”李舒尤说,音乐只是点亮农村娃童年的一种形式,舞蹈、戏剧、体育或是其他,都能成为照进孩子内心的一道光。
渌水河畔,曲声悠扬。一位老人与一群农村孩童的故事,正在千年律动的民乐中续写……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格 刘芳洲 参与采写:薛宇舸 郁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