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双手的臂力,李培生在悬崖上“走”得稳当。双眼快速捕捉垃圾所在的位置,然后双脚撑住,将垃圾捡了上来。放绳一次,往往要将一整片区域清理干净,装满一大袋垃圾,李培生才会挥动手臂拉扯绳子,自己从悬崖峭壁“走”上地面。
天晴时能见度高,若是当天的游客流量大,垃圾多,李培生一天就要放绳七八次。若是阴雨云雾天,或是其他不用放绳的时候,李培生也不能闲着,他总要拿着那根可任意收缩长度的钓鱼竿,将悬崖下的垃圾用鱼竿顶端的钩子勾起。他一路巡山,一边走,一边将地上的碎纸片夹进垃圾袋里,“将黄山打扫干净,这是身为环卫放绳工的职责所在。”
李培生还记得,大约二十年前,在黄山风景区的蓬莱三岛附近,一件雨衣被挂树尖上,而树尖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大约有30米。李培生的同事爬到临近的山峰,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雨衣取了下来。
李培生自己常去做清洁的莲花峰附近,也有个平台,一根绳子放下去,李培生的双脚没有可以踩踏的地方,只能完全依靠双臂支撑。这时最怕遇到山风,人被绳子挂在悬崖上,被风吹得摇摇晃晃。而黄山的山石又大多是花岗岩,尖端处尤为锋利,连同树枝一起擦破皮肤已是家常便饭,万一割断绳子,便是生命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游客的不理解,是李培生最心寒的事情。
他还记得自己刚做放绳工时,遇到过少数不尊重人的游客。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一根绳子照例将他吊在山崖,在做清洁工作的他,头顶突然砸来几个矿泉水瓶。抬头一看,几名围观游客在上面嘻嘻哈哈,让他把瓶子捡起来。
“就像耍猴一样。”李培生没有搭理,只是将这几个矿泉水瓶捡起,和其他垃圾一同放进腰间的垃圾袋,完成自己的工作。当时才二十多岁的李培生,也怀疑过这份工作的价值,既危险,又不被理解,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做呢?
好在大多数游客还是尊重他们的。在黄山,李培生工作的场景,就如一场生动的文明教学课,很多人看到后都会感叹,也有很多人开始主动收起垃圾。时间久了,李培生也适应和接纳了这份工作,“劳动最光荣。”

“中国好人李培生工作室”的金色牌子。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回信
李培生想都没想到,他居然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2022年8月13日上午10时许,双手捧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时,李培生和胡晓春都热泪盈眶。信中写道,“李培生、胡晓春同志:你们好!来信收到了,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真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这份巨大的鼓舞不仅是给我和晓春的,也是给黄山的,更是给所有‘中国好人’的。”李培生说。
当月,一块印有“中国好人李培生工作室”的金色牌子挂在了李培生和同事们的办公室外面。值班的日子里,他们就在这里生活,睡觉、吃饭、休息、办公都在这个小房间里。
自此,李培生也成了黄山风景区的一道风景。“中国好人李培生工作室”这几个醒目的大字吸引着游客们的视线,不少游客想要和李培生合影留念。也有攀岩爱好者特意前来,他们从新闻里看到了李培生在悬崖上捡拾垃圾的照片,想看看那根长50多米的专业登山绳,和李培生讨论攀岩的技巧。
2024年9月15日中午,一名导游手持旗帜,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走在黄山上,扩音器里传出他的讲解,“大家沿着我的手指往上看,那里就是天都峰,往下一点,就是‘中国好人’李培生的工作室,他是黄山风景区的一名清洁工,常年吊着一根绳子在悬崖上捡拾垃圾,他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有小朋友蹦蹦跳跳往下走,想要一睹李培生的真容,也有成年人开始讨论,不能随意丢垃圾。
现在,李培生需要下山宣讲的次数也多了,他明白,自己的事迹就是天然的文明教材,“看到我的工作,大家也不会去乱丢垃圾了。”他还记得收到回信后的首站去的是黄山学院,李培生不太懂得使用电脑,年轻同事帮他做好一份PPT,里面有他平时工作的照片。宣讲内容就是李培生的日常工作,他说,一旦开讲,紧张就自然消失。
校园、社区、基层党支部......每个季度他都会收到邀请,在各个地方对保护黄山进行宣讲。同时,李培生还走向了更大的舞台,2018年,他开始担任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在省两会上相继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乡村旅游发展、畜禽遗传保护等建议。
2024年9月初,在北京举办的大黄山全球推介会上,李培生作为推介官,向海内外游客发出诚挚邀约,“爱上大黄山,爱上她举臂广迎四海客、和谐包纳五洲贤的诚意胸怀。大美黄山,人间仙境,我们守护好绿水青山,等你!”
这几年,李培生还积极参与国家团体标准《景区垃圾分类收运作业规程》《景区垃圾分类投放操作规程》的编辑工作,希望为全国各地的景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技术引领。
而在景区里,作为玉屏环卫所的领班,他也开始“传帮带”,手把手传授放绳技能。目前,景区的放绳工已有18人,都在努力当好悬崖上的“美容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