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到企业蹲点去!”他助力小冰箱厂变身行业巨头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作者:朱敏等 | 发布时间: 2024-10-07 23:56:53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许庆瑞表示:“真实情况谁在掌握呢?是工人最掌握。我带着学生住在工人宿舍,穿上工人的衣服,先到基层与工人一起劳动三个礼拜,这样才能跟工人有共同语言,他们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所以我们当时掌握的情况连工厂厂长都不知道。如果穿着西装去工厂看,根本得不到实话。”

△2007年,许庆瑞(前排左二)率团队多次赴青岛海尔调研。

吴晓波有个本事,搞研究时,说一套严谨专业的学术话语;搞调研时,又是另一套“土”得掉渣的群众语言。他表示,这都是早年跟随老师练出来的。即使现在,他去企业调研时仍按老师说的,“三个地方必须看”。

“首先是车间现场,在生产线能够了解到具体情况;其次是仓库,仓库是判断一家企业好坏的关键。因为企业的进销存都在仓库中;最后要看厕所,企业管理得怎么样,要从细节上去看,就看厕所做得怎么样。”

1996年,国家经贸委印发了《“九五”全国技术创新纲要》,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的方针政策。这一年,距离许庆瑞与科学院的那场争论,已过去14年。

就在这“顶天立地”的过程中,许庆瑞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创新的理论。他表示,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工人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如果管理落后,生产根本管理不住。

△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许庆瑞,2007年)

在许庆瑞蹲点海尔内部调研的十多年间,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冰箱厂,逐渐发展成为创新型的领头羊。经许庆瑞之手的成百上千家企业也都尝到创新的甜头。

“现在已进入创新引领的时代,创新的位置更加突出。原本创新是我们国内的事情,现在我们要靠创新来打破封锁。有些人认为innovation就是制造出新东西,但实际上,innovation是一套基础工作,是一个基本功。”许庆瑞强调。

许庆瑞认为,面对外界的封锁,我们更不能封闭。他经常订阅国际期刊,关注海外动态。他说,“顶天”是手段,“立地”是目标,最终是要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2008年,许庆瑞(中)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一起。

“‘顶天立地’是为了创造解决我们中国自己问题的道路。读书是一个方面,生活的经历同样关键,社会体验决定了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许庆瑞回忆当年在国外完成学业后,曾有外国人希望他留下,“我说不行,我要回去,要回报我的祖国。假设我们这些人都不回来,国家怎么发展起来?国家要靠一代一代人把它托起来。

与夫人相濡以沫70余载

坚持创作致力于传承创新理论

如今,许庆瑞的众多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管理学领域的中流砥柱。在外界,很多人叫许庆瑞“老师”,而在家里,许庆瑞对夫人沈守勤的称呼,也是“老师”。

许庆瑞与夫人相识于大学时代,小提琴是他们的“红娘”。70多年来,夫妇二人从未有过争执。老两口都爱好古典音乐,许庆瑞喜欢给沈老师演奏小提琴,沈守勤也喜欢听许老师的琴声。

“有空去听一听交响乐,对人有很大的动力。光靠念书和工作是不够的,还是要有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文学艺术跟管理学一样,能够赋予人生命力。要去吸收这些文学艺术作品,这也是人类的精华。”许庆瑞说。

△2023年,许庆瑞与夫人沈守勤合影(两位都年过九旬)。

虽然已过鲐背之年,许庆瑞依然坚持每天在电脑前坐一坐,敲打新作。他说,要把这一套创新理论怎么来的,写一个系列,留给后人。“创新引领,创造中国更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朱敏。一踏进许先生的家门,一阵小提琴曲就钻进耳朵,一张琴弓,四根琴弦,没有点儿新意,哪能变幻出如此的婉转悠扬?!

许院士每天坚持准点看新闻,他说,只有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才能跟上时代。说到动情处,先生会轻轻地拉起夫人的手。坐在一旁的夫人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注视着先生。采访间歇,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起身活动,互相搀着看外面成荫的绿树。窗外那一轮太阳,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