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党敏敏:传承创新 艺术瑰宝绽放璀璨光芒

来源:通渭融媒 | 作者:通渭融媒 | 发布时间: 2024-10-10 23:59:16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麦秆画与掐丝珐琅,承载着古老的技艺与文化,在传承人的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通渭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麦秆画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手艺人党敏敏的工作室,感受艺术的魅力。

走进党敏敏的工作室,一进门就被各种麦秆画和掐丝珐琅画所吸引,党敏敏正在和徒弟制作名叫《富贵吉祥图》的麦秆画。这幅麦秆画由孔雀和牡丹组成,画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党敏敏从小在绘画方面就有颇高的天赋,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初中美术课上,她临摹老师画在黑板上的杜甫,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当时我就基本会用马赛克格子的形式掌握着平衡度,用眼睛做尺子,丈量着画,反正就是特别地像。”
党敏敏说她们这一代小的时候家长基本没有让孩子学艺术的意识,只是专注于文化课,画画也只是平时的一个爱好,直到三十多岁县上开展了一个工笔画的公益培训班,这又提起了她对艺术的兴趣,静心专注了几年的工笔画。可每当一幅幅心仪的工笔画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落款成了大问题。后来,她决定找书法老师拜师学艺,从此又苦练几年的书法。“我做的这些手艺活都是在画画的基础上的。因为咱通渭人有一句老话,贾平凹老师说的,把通渭的这种书和画结合起来就叫通渭现象,咱们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我感觉书和画结合到一起才能相辅相成,把这两样东西互相提升。”
在书法方面,党敏敏专注于写简帛,“我主要喜欢简帛的原因就是率意自然,而且厚实、遒劲有力,拙中生巧。”
“像我做的这个领头羊,它的眼神都要做出来,做不出眼神的话就看不出意义了,像这些带眼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眼睛,它的眼睛就要做着特别地突出。像这个敦煌飞天,这个飞天只掐丝就掐了四天,特别地不容易。”在介绍自己的掐丝珐琅作品时,她娓娓而谈。
说起自己传承的麦秆画,她说只有较好的工笔画基础,做起麦秆画才能得心应手。“像麦秆画,也是根据自己工笔画的功底,填色作画。它这个填色和前面的珐琅掐丝画、工笔画不太一样,它这个要用烙铁烙出来,烙铁烙的主要掌握的就是烙铁的温度,它的深浅度。像这个压在下面的部分还是深,它的原理和画画都是一样的,因为有了画画的基础,所以做起这些来难度不算太大。”
都说艺术是相通的,党敏敏还擅长麻绳编织,每在茶余饭后空闲时间,她用纯天然的植物麻,编织成一个个小篮子、收纳筐,手提包。
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党敏敏有很多自己新创的产品。“像这些书签都是自己先写上去、画上去再进行填色,准备把它们做成一个文创产品。镜子很多女生都喜欢,有的人喜欢卡通的,有的人喜欢花鸟的。还有这个项链,外地人都特别喜欢,他们就喜欢淘宝上搜不到的东西。”党敏敏说。
党敏敏还结合马家窑彩陶文化和掐丝珐琅艺术制作文创产品,在底胚上掐出各种彩陶样式,再进行上色,串成风铃。她还想把它们制作成一件马甲,在以后参加活动时穿上。“这个底胎的材质是铝,比较轻巧、携带方便,我准备做一件马甲,出去参加活动时穿上,就能证明我是珐琅掐丝画的代表人和传承人。”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党敏敏表示,接下来她将借助各种平台,通过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同时,技艺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她将毫无保留地传授,让宝贵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