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魏翔和一位相声演员录一个小品,那位相声演员现挂能力特别强,一下就给魏翔整蒙了。那会儿他经验还不够丰富,后来就着重练这些,“你不停地贫就完了”。比如,和开心麻花这些老朋友,沈腾、常远、艾伦他们坐在一起吃饭,就是互相损、互相贫,相声演员在一起也是这样,谁也不能急,我损你的时候,你要骂人你就输了。

魏翔的这张《西虹市首富》剧照早已成为著名的网络表情包。
在魏翔看来,这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练的是语言反应能力。“你也不用想这就是个锻炼,就当是开玩笑聊天,在这个圈子里边浸时间长了,自然就反应快了,我的家人都受我影响而变得嘴更快一些。”魏翔说,“这是个长时间的积累,而且也建立在过硬的心理素质上,演喜剧的必须心理素质强,不能别人骂你两句,说你这包袱不响你就怂了,不能怕观众。”
之前的舞台经验,不断打磨着魏翔的心理素质。因为观众是买票来的,他们的反应是最真实的,不好笑就不笑,不好看就不鼓掌。只有长期适应了这种压力,演起来才能越来越自信。
魏翔觉得,作为一名喜剧演员,什么时候敢演没包袱的戏了,那就证明心理素质过了关。他希望自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观众是冲着魏翔抖包袱走进影院的,但是他不抖包袱,同样能让观众看得下去。这就证明他不光能演喜剧,还可以尝试跟喜剧无关的东西。
吃喜剧这碗饭的人看什么都不乐
作为喜剧人,魏翔觉得现在想把人逗乐太难了,吃喜剧这碗饭的人看什么都不乐,“我早就是这样了,对于我们来讲,这世界上没有喜剧”。因为涉及专业作品,它的创作规律也就一两百年,你都了解了之后,当它在铺垫的时候,你就知道它要抖包袱了,还怎么乐呢?看喜剧作品的时候,魏翔会下意识站在演员的角度,这样基本就没什么乐趣了。
魏翔深知,如今喜剧创作越来越难,是个全世界难题。新一代的喜剧人,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这一批演员出来也才将近10年,就像割麦子一样,你得等他们成长,得不停地历练,才能见观众”。

作为喜剧人,魏翔觉得现在想把人逗乐太难了,吃喜剧这碗饭的人看什么都不乐。
平时魏翔也关注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喜剧节目,比如《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虽然他现在还不太明白那个新词“sketch comedy”(素描喜剧)是什么意思,但他觉得今年在编创和表演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在魏翔看来,喜剧是没有办法跨越种族、文化来复制的,现在票房大卖的喜剧作品都是本土化的,哪怕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一样,梁子是国外的,但要让中国观众喜欢,必须进行大量本土化改编。在对sketch comedy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也发现其本质跟传统喜剧是一个路子,从故事梁子到辅线支线到人物搭建上,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在风格上则需要探索更多的差异化,给大家带来新鲜感。
魏翔经常跟搞喜剧的年轻人聊天,他开玩笑说,以后打败我们这代喜剧人的,一定是你们这帮人。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谁也左右不了时代。
曾因为太自我而失去几次机会
很多喜剧演员在银幕和现实中有着强烈的反差,银幕中是个e人(外向型人格),生活中却是个i人(内向型人格)。魏翔坦言,自己是极其渴望交流的人,生活中一点都不i,太健谈了,家人甚至觉得他话太多。
“但是你说我生活中搞不搞笑,那不搞笑。”魏翔说,“除了跟开心麻花的演员待在一起,会互相损一下,其他时间面对专业的事都是严肃认真的。”魏翔很理解,有时候观众会将角色加在自己身上,认为魏翔现实中也是角色那样。这也让魏翔很欣慰,因为演员自身和角色之间的距离,就是塑造。这个距离越大,说明塑造的空间越大,这是一个演员至高无上的追求。
读北京电影学院那会,魏翔有一段时间不停看电影,各种类型都看,后来因为自己演喜剧,喜剧就看不下去了,看的惊悚悬疑片多,尤其是韩国电影。他最喜欢的一位韩国演员叫金允石,在《黄海》里出演朝鲜族老大,在《追击者》里饰演警察等,金允石命比较苦,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在表演技术层面上,他却是魏翔特别喜欢的,“他塑造的角色,每一个都不一样,好人坏人都能演”。

魏翔非常喜欢韩国演员金允石(图右),“他塑造的角色,每一个都不一样,好人坏人都能演”。
魏翔也想尝试喜剧之外的其他角色,他一直这么要求着自己,但是能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因为演员是比较被动的,一个角色想演好是由一堆人来帮助你完成的。魏翔说:“当今的电影市场对演员有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能力强,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也得过硬,如果你太各色、太自我,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早些年,魏翔认为演戏只要专业过关就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坚持的一些东西,到40岁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看不开或者说钻牛角尖的事情,现在就会想开了,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如果早想通这一点的话,估计10年前大部分人就认识我了,”魏翔说,“在(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之前,自己有三四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自己没有把握住,这种事太多了。”
身上的喜剧标签很市场化
2022年春节档,魏翔第一次做男主角的戏《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上映,最终拿下26.27亿票房。这部戏之后,找魏翔的项目变多了,也有一些主角戏找来。魏翔清楚地知道,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投资方也要看数据,演员有了成功案例,投资方才有可能去投这部电影。这跟开饭馆一个道理,有品牌效应才能吸引更多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