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工商注册信息显示,目前李子柒担任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管及股东,股份从原来的49%变为99%。在结束了与杭州微念的纠纷后,以“传统文化创作者”身份回归的李子柒未来商业之路会怎么走呢?
袁国庆认为,在回归之前,李子柒走访全国20多个省市,拜访超过100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可见其将重点放在了文化传承和内容创作上。“未来她可能会慎重考虑商业广告,也不会轻易地走进直播间带货。否则,传统文化、非遗文化IP的含金量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其商业价值。”
如何将非遗IP商业化正是时下被热门讨论的话题之一。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非遗保护相关企业12.66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每年注册量持续增长,2020年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万家,高速增长113.34%至1.09万家。2023年全年注册3.56万家,同比增长52.57%。今年前10月已注册3.07万家,同比增长6.58%。
德国慕尼黑旅游经济学者温特尔斯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从田园风光到非遗继承,中国文化博主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推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产品,比如有多位中国竹编手工艺者的视频,就曾引发欧美的“中国竹编热”,一个竹编簸箕在德国可以卖到数十到数百欧元,仍供不应求。二是旅游价值,这一领域有待多元化开发,如果将个人IP、历史故事等与非遗产品结合起来,效果不亚于一次广告宣传。
温特尔斯认为,欧洲人很喜欢中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产品,比如百年老店的产品,它们都可以通过文化博主来介绍,很容易被欧洲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