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刑侦剧一直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对正义与罪恶的刻画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成为了重要的类型“红海”。然而,在众多追求创新和视觉效果的作品中,《我是刑警》却宛如一股清流,以回归上世纪90年代半纪实风格的姿态脱颖而出,连续占据网络电视剧点击率冠军宝座,市占率最高时,超过30%。
这部剧的导演惠楷栋,怀揣着对刑侦题材的深刻理解和对真实呈现的执着追求,以《我是刑警》,带领观众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刑侦发展史。
2020年,惠楷栋接到了执导《我是刑警》的邀请,他说,面对这个本子时最初的反应是“蒙”,因为这个剧本与市场上常见的刑侦剧截然不同。“我看完以后有点蒙,我说这跟现在市场上的刑侦剧都太不一样,它非常的厚重,是一个刑侦发展史。”
在与编剧徐萌沟通,了解到她耗时两年走访数百人、积累上百万字的采访记录后,惠楷栋毅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拍摄《12·1枪杀大案》的经历,“我看到这个剧本,觉得风格特别像那时候的刑侦剧,因为它是特别朴实地去记录了我们刑侦发展的过程。”于是,他放弃了其他项目,全身心投入到《我是刑警》的筹备中,用一年半的时间带领主创团队穿梭于多个城市,与刑侦人员深入交流,只为探寻最真实的呈现方式。
在拍摄场景和视觉风格上,惠楷栋力求还原上世纪90年代的真实风貌。为了找到合适的场景,美术部门提前做了大量功课,选址工作细致入微。“我们拍东北煤矿发生的这样一个案件,开始勘景我们去了很多东北的中小城市,比如鹤岗。因为只有这些城市可能还能找到当时那个年代的景象,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大部分城市的面貌都变了。”服装方面也严格遵循当时的着装风格,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同时,惠楷栋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摒弃表演痕迹,以最朴实的状态呈现角色。“我说,能不能在这个戏里去表演化?你们的台词只要把这段话意思能表达清楚就行,不要去念台词,就像普通人对话那样,我希望大家的表演是最朴实的状态。”灯光和摄影也被要求以写实的纪录片风格为主,避免唯美画面的堆砌,“我希望可以让过去的刑侦剧迷们,又看到我们过去自己的刑侦剧的影子和味道。”
在拍摄过程中,他也注重对案件背后刑侦史脉络的呈现,尽管有些案件看似平淡,但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现在看完以后,可能观众会理解它是一个三十多年的刑侦发展过程,我们经过了各种案件的积累,刑侦的技术才走到了今天。有些案件你看着可能不是那么热闹,但你细细去品,你能看到背后的刑侦史脉络。”
现实生活中,全国公安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被誉为“中国福尔摩斯”的崔道植先生的事迹,也是鼓舞惠楷栋拍摄这部剧的重要动力。惠楷栋在东北见到崔老时,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刑侦人为刑侦事业付出的努力,“他参加了上千起案件的现场勘查,七千余件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无一起错案,多么让人敬佩!”这让惠楷栋更加坚定了通过这部剧弘扬正义力量、回顾刑侦历史的决心。
在竞争激烈的刑侦剧市场中,惠楷栋认为《我是刑警》的独特卖点在于真实。他在与刑侦人员的接触中,听到了许多触动人心的细节,这些都成为他追求真实的源泉。“我们接触过真正的刑侦人员,当时他们聊到一个细节,说有时候一接到一个大案,早上起来,跟家里人拥抱一下,说可能最近几天就回不来了。然后他说,也有可能,我们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这些真实的故事让他无法用唯美但虚假的方式去拍摄,而是只想如实记录刑侦人员的平凡与伟大。
对于创作中的创新,惠楷栋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何种剧本,人物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挚表达都至关重要。“任何故事都是以人为本的,你这个故事框架可以很‘炫’,你人得是真的,你的情感表达是真的。”在他看来,《我是刑警》正是通过真实的人物塑造和情感传递,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它也必定能成为一部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
【对话】
回归最朴实接地气的影像风格
澎湃新闻:在什么契机之下,你接触到这个项目并决定执导的?
惠楷栋:2020年,当时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的郭现春主任还有我们资方华策克顿集团找到我,说有一个这样的刑侦剧的本子给了我。我看完以后有点蒙,我说这跟现在市场上的刑侦剧都太不一样,它非常的厚重。我就说这个要拍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后来又见到了编剧徐萌老师进行了沟通以后,我也知道了她用两年时间走访了几百人,做了上百万字的采访记录。
沟通之后,我觉得这样一个机会放到了我面前,我得抓住。因为我以前做摄影的时候,在1990年代的时候拍过《12·1枪杀大案》,我看到这个剧本,觉得风格特别像那时候的刑侦剧,因为它是特别朴实地去记录了我们刑侦发展的过程。
我放弃了一切别的项目,说一定要把这个做出来,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筹备,带着主创团队走了很多的城市,最后做了拍摄基调的选择,摒弃一切花里胡哨的东西,回归到如何去真实呈现我们的16万一线刑警们的故事中去。
澎湃新闻:为了展现上世纪90年代刑警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拍摄场景的选择,包括视觉风格的定调上做了哪些功课?
惠楷栋:首先选址、勘景我们去了很多中小城市。因为只有这些城市可能还能找到那个年代的景象,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城市的面貌都变了,所以我们的美术部门提前了很长时间在做这方面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