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非遗技艺“老龄化”,如何“传”下去“火”起来?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祝盼 毛浓曦 | 发布时间: 2025-01-14 01:01:46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始终牢记师傅范炳南的话,‘热闹时更需潜心修习,用心传承非遗艺术,守住鼓乐的正音,才能让这千年华音绕梁不绝’。”东仓鼓乐社第八代非遗传承人齐兴峰说。

在陕西汉中,一代又一代戏剧演员们不断守艺,让号称汉中人“自己的戏曲”——汉调桄桄成为国家级非遗,从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到走向全国;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国家级传承人邓印海等人潜心研究,将已经中断很久的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古谱挖掘破译了30多首套曲,让其成为国家级非遗……

然而,《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非遗传承人热衷“戴帽子”,往往有数十个头衔、名誉,日常忙于参加各种活动,真正钻研和传承技艺的时间却很少。

“名气似乎成了衡量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标准,而非遗技艺提升往往需要静下心来长期沉淀,挣钱的同时还需真心热爱,以一颗匠心从事非遗工作才能走得更远。”赵爽英说。

“非遗技艺要传承,技能通道要更加畅通,离不开有关政策及市场化的推动,但这背后离不开一颗热爱非遗的心,以及强大的文化自信,以匠心去守艺,发展技艺,非遗的精神才能传承下去,非遗与非遗人的路才会更长远。”王智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