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梯次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5-15 18:35:35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以下简称《参考指引》),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参考指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专家表示,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建设的基础,也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本业务单元。当前,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式进行业务重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加快技术改造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参考指引》的亮点在于突出智能化升级,围绕大模型、智能体、机器人、数字孪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各个环节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不同场景智能化应用方向,如生成式设计创新、智能排产、动态调度系统和智能决策系统等。围绕智能制造的工厂建设、产品研发等8个主要环节,进一步强化业务全链条赋能。着力培育工厂数字化设计与交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等新模式,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的智能化变革。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工信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点线面”协同推进数字化改造。目前,已支持首批20个城市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点上培育标杆企业。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60万家。

 

线上推进重点产业链式转型。工信部印发了电力装备、轻工、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分行业梳理数字化典型场景,图谱化、场景化推进重点行业精准转型。

 

面上提升园区和集群数字化水平。打造高水平数字产业集群,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赵刚认为,《参考指引》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未来制造模式探索,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工业软件、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谢少锋透露,工信部将一体推进“点线面”改造,梯次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融合赋能,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人工智能融合深入

 

当前,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突飞猛进,加速融入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信云智联总经理王乔晨认为,大模型是数字化进程中重要的技术迭代,如同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一样,将给制造业带来生产效率指数级提升,重构行业业态。

 

赵刚介绍,工业企业广泛接入DeepSeek等模型,工业大模型应用平台超过100个。电力装备、轻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达151个,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体正成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重要形式。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50%的500强企业将部署AI智能体进行数据治理,40%的中国500强企业也将构建数据智能与模型智能的双轮驱动体系。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日前发布的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是业内第一个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将从计算基础设施、数据模型、智能体开发服务等方面,帮助每家企业开发超级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

 

王乔晨坦言,大模型落地产业仍面临诸多难题,包括成熟度不足、存在幻觉现象、缺乏可解释性等。大模型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重点应放在垂直行业,实现生产力提升和价值变现。现阶段需依靠系统工程能力,基于现有技术满足工业现场等产业要求。尽管目前大模型应用尚处于初期,但鉴于技术迭代迅速,预计两三年内有望实现生产效率全面提升。

 

据了解,工信部将推动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系列活动和典型案例征集,遴选“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推动产业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

 

传统纺织空调依赖人工调节,温湿度控制不准,导致次品率高、能耗大。浪潮云洲通过打造纺织空调风机数智化运行平台,构建基于智能体的数字化孪生体系,缩小车间温湿度波动范围,次品率下降1.2%,综合能耗降低10%,年节省电费超20万元。同时,运维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0%,还能实时监测碳排放。浪潮云洲计划将智能体系统推广至100家纺织企业,预计年减碳量达数万吨。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董事长齐光鹏表示,工业互联网与大模型技术的结合,是推动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动力。作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以知业大模型为战略支点,深耕行业场景,破解转型痛点,助力中国工业迈向智造新高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