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2025,人工智能走向何方?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1-16 18:04:20 | 7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各类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与人类直击“灵魂”的对话,到训练AI将一张图片变成各类“鬼畜”视频;从利用AI调教游戏中的NPC使其更像真实玩家,到使用AI大模型去约束AI在网络世界中“不干坏事”……在过去的2024年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了一场有关人工智能的巨变。


2025年,对AI来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2025年世界将迎来AGI(通用人工智能),AI可能会挑战人类社会;也有人认为,现今的AI连图灵测试都未通过,言其将挑战人类社会还为时过早。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其强大的学习能力,AI在近几年发生了飞速变化,无论是消费者的应用端,还是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在AI的影响下发生深刻转变。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让生活和工作“轻量化”


“小度小度,拉开窗帘,来点音乐。”早上起床,很多人依然改不了“叫唤人”的习惯,只是现如今,大家求助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近年来,我们似乎早就习惯了使唤各类AI语音助手来让我们的生活更智能。语音助手不仅能帮我们开窗帘、烧热水,还能指挥扫地机清扫房间,甚至还能在寒冷的冬天点一杯3公里之外的热奶茶。


从听不懂话就装聋作哑的“人工智障”,到能够给孩子讲故事、出数学题的“小小保姆”,这样的转变实际上证明了AI超强的机器学习能力。


早在2017年,资深人工智能研究学者、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就说过,“懂语言者得天下”。对AI而言,从“一问一答”到“连续对话”,是从“机器学习”到“机器智能”的跃升,也是“下一个十年”里AI需要在自然语言的理解中获得突破。


事实证明,从“学习”到“智能”,AI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2022年11月,能够实现与人连续对话的ChatGPT问世,引发业界轰动。随后,阿里、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旗下均有同类大模型推出,相关产品也纷纷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尽管初期有各种针对国产AI的质疑和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万千网友两年多的“训练”后,国产AI在汉语的语义表达和理解上出现了质的提升。如今的国产AI,不仅在语音助手领域得以充分运用,在其他各领域也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


例如,作为一名新闻工作从业者,记者的稿件需要经过编校流程后才能公开发布。随着AI的介入,各个采编环节都能第一时间检测稿子中的差错,而且随着与记者和编辑的多轮互动,AI也在快速进行机器学习,以此来优化和完善其内在的“创作逻辑”。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具备AI搜索和写作功能的产品在文字创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和普及。比如,一款年轻人常用的AI助手夸克,可以通过AI搜索和AI写作来提升办公效率。对文字工作者来说,AI不仅能够快速为稿件提供框架和写作思路,还能基于一家机构或某一稿件创作风格进行个性化定制,从而减轻“差错焦虑”。


外出游玩,你是倾向于“特种兵式出游”,还是更偏爱时间宽裕的“City Walk”?不论何种出行方式,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年轻人们几乎都热衷于在出行前做好旅行攻略。


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达到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数以十亿计的出游人次,每一次“打卡”,都为AI沉淀了可供学习的数据。于是,当下年轻人在做旅游攻略时想到了一条“捷径”——把旅游目的地、预算抛给AI,由AI自动生成多份旅行攻略,然后挑自己喜欢的就行。以夸克为例,据统计显示,2024年9月,用户通过AI搜索完成个性化出游规划需求,累计生成近800万份旅行攻略。


“过年准备带家人去趟三亚,自己做攻略太累,媳妇不满意还得重做,于是我决定把麻烦留给AI。”2025年初,“95后”北京青年张先生向记者展示如何用夸克生成一份实用的出游攻略。在这份出游攻略中,不仅详细规划了交通、景点和酒店选择,还对拍照打卡等具体玩法给出了建议。对年轻人而言,AI不仅解决了“又快又好”的问题,还能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来规避“家庭内部矛盾”。


为产业升级加速


2024年,全球首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线下首映礼——未来某日,具有了“自我意识”的AI派出两个聊天机器人穿越到过去,试图摧毁“人类反抗军”的首领。这似曾相识的剧情,在时隔数十年后,被用在了由AI生成的影片上,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有意思的是,OpenAI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震撼世人不到月余,《Our T2 Remake》就跟观众见面了。尽管这部电影的画面制作还存在不少瑕疵,甚至不被老一代电影人真正接纳,但它展示了AI对自然语言学习和理解的超高天赋。


在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的制作过程中,导演郭帆披露,AI技术根据剧本需要将角色“变老”或“变年轻”,同时也改变了相关角色的声线。事实上,AI在电影工业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航天器从未企及过的太空黑洞、万年以后的地球生物、海洋中从未接触过的未知生物……“过去一帧特效用人工做成本非常高,而且时间花费也很长,现在用了AI,一眨眼就搞定了。”一位电影人告诉记者,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可供电影制作的资源越来越多,在给观众视觉体验带来极大震撼的同时,也为相关科研探索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