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吕梁山间,那些线路工守护着归途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张哲 | 发布时间: 2025-01-27 23:35:14 | 31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华社太原1月26日电 题:吕梁山间,那些线路工守护着归途


新华社记者张哲


“大伙都精神着点,气温低,钢轨容易出问题,看夹板裂纹都仔细点。”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工务段岚县综合维修车间工长刘建忠不断叮嘱身旁年轻的工友。


太兴铁路蜿蜒穿梭在吕梁山间,是吕梁革命老区百姓出行的重要铁路通道。刘建忠和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铁路线路工,肩负着这条铁路中184.2公里线路和129组道岔的养护重任。


工长刘建忠趴在钢轨上检查线路是否存在裂纹。新华社记者张哲 摄


春节前夕的吕梁山寒风凛冽,气温骤降至零下25摄氏度。铁轨上温度更低,线路工们需要趴在钢轨上,检查线路钢轨、道岔是否存在裂纹。


今年是刘建忠的最后一次春运,春节后他将退休。如何将自己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传给徒弟们,更好地保障老区铁路设备安全,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哪座隧道最深、什么设备最有‘脾气’我最了解,想着多教他们一些,他们能少走些弯路。”刘建忠说道。


每次线路检查完成后,他们都会用石笔在轨枕上写下自己的姓名以及检查日期。一次记录如同一份承诺,守护着每一位旅客的归途。


车间班长霍高能在轨枕上写下检查信息。新华社记者张哲 摄


线路冻害会使钢轨起伏不平,列车行驶在这样的线路上不仅会让旅客感到颠簸不适,还会增加行车安全风险。“高能,把道尺拿过来,先测一下这处冻害的具体数据。”刘建忠喊道。车间班长霍高能迅速找出道尺,弯下腰仔细测量,眼睛紧紧盯着道尺上的刻度,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数据。“这处冻害高度已经超过标准了,得赶紧处理。”霍高能说。


说干就干,大家迅速分工。霍高能与工友松卸扣件螺栓,使用液压起拨道器将钢轨抬起,之后将垫板放入轨底,确保垫板、钢轨与轨枕贴合紧密。


“注意打磨的角度和力度,保持匀速,别出现打磨不均匀的情况。”刘建忠一边打磨钢轨一边和徒弟们讲。


工长刘建忠向霍高能叮嘱轨道检查事项。新华社记者张哲 摄


霍高能和其他6名年轻工友来自甘肃。刘建忠说:“刚来车间那段时间,他们吃不惯山西常见的粥饭,我就找到车间的食堂师傅,看能不能学着给孩子们做兰州牛肉面。”


“这是我亲手锯的几个钢轨切片,准备留给他们几个,这个截面的形状就是我们铁路工务的标志,以后他们如果想师父,就拿出来看看。”刘建忠从宿舍储物柜里取出3个打磨光亮的钢轨切片拿给记者看。


工长刘建忠拿着准备送给徒弟们的钢轨切片。新华社记者张哲 摄


晚饭过后,刘建忠给徒弟们准备了几瓶吕梁特产沙棘汁。“沙棘生长在我们吕梁山这种高寒的地方,师父年后就退休了,希望你们能像沙棘一样,深深扎根在我们吕梁山间。”刘建忠拍了拍霍高能的肩膀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