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不是搬运工,是文艺创造者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社 | 发布时间: 2025-04-10 17:08:32 | 28 次浏览 | 分享到:


微短剧迅猛发展,应兴应革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革命历史题材微短剧

 

微短剧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电视剧形式,它以短小精悍、台词精练、节奏紧凑、戏剧冲突强烈等鲜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功地开拓了电视剧的新领域。

 

今天,微短剧迅猛发展,应兴应革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革命历史题材微短剧。纵观已有的微短剧,革命历史题材少之又少,而其中能称之为精品的几乎没有,这是当前和未来微短剧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是一名党史工作者,因工作关系,先后参与了电影《邓小平》、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觉醒年代》《破晓东方》《西北岁月》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包括微短剧在内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品,让当代青年喜欢它,并能从中汲取丰富的中华文明营养,增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明传播力,是电视剧工作者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真实与虚构这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核心问题。对此,我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它是“戏”还是“史”

 

第一,是怎样认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属性,即它是“戏”还是“史”的问题。

 

长期以来,网络和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观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革命历史教科书的翻版,是影视化的历史教科书。因此,它的本质是“史”,不是“剧”,不能“戏说”。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毫无疑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具有特殊性的文艺作品。它以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会议和重大历史决策为叙事中心和创作对象,因为重大,它必须真实,不能任意编造,否则就是篡改历史,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但是,应该看到这种特殊性并不能影响它作为文艺作品的根本属性。从本质上来讲,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属于艺术范畴,是一部戏。它不同于纪录片和历史书,不是原汁原味地记录历史,更不是复制历史。历史是无法复制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是去考证历史,也不承担揭示历史真相的功能。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故事,是编剧从史料出发把它变成故事,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刻画历史人物,用艺术的方法来展现历史、揭示历史规律。

 

必须明确,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编剧不是历史典籍和革命历史教科书的搬运工,我们是文艺创造者。我们创作的剧本中的历史,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经过一定艺术加工的“典型化”了的历史、故事化了的历史。任何题材的电视剧,就展现的方式而言,主要靠虚构,靠艺术加工。所以,你不能按历史书来要求它完全真实,不能把合理的虚构人物、情节和艺术加工说成是歪曲历史。这就好比《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三国志》是历史典籍,记录的是真实的历史;《三国演义》是艺术作品,是将历史真实和艺术加工完美结合的典范。如果《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样处处真实,那它就不可能成为一部青史永存的文学经典。

 

最难的在于做好“小事不拘”

 

第二,“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品的关键。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大事指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会议、人物、决策等。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都必须真实,有依据,而且不能是孤证。除了这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虚构。由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本质是剧,而不是史,所以我们认为做好“小事不拘”是创作精品的关键。

 

历史题材名著《三国演义》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的一条主线,从黄巾起义、董卓乱政、中原逐鹿、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猇亭之战、诸葛亮南征北伐、三国归晋等,都是真实的历史,一点不虚。虚构的有像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吕布戏貂蝉、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借东风、华容道义释曹操、诸葛亮的空城计等。正是这些虚构的故事使之成为千古绝唱,塑造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就了一部文学经典。所以,我们认为,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精品,最难的在于做好“小事不拘”。

 

“大事不虚”,因为有史实根据,好办。关键在于要把它结构好、串联好。比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取材于1976年至1984年这8年,用一连串真实的大事件展现改革开放的兴起,揭示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主题。尽管有一些人提出一些责问,但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所有大事都是真实的,包括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全部都有史实支撑。《觉醒年代》同样如此,以1915年至1921年6年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件大事为主要叙事,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主线和结构都是真实的事情,都有史实支撑。这说明,你只要肯下功夫,能够占有充分的材料,“大事不虚”不难,难的是“小事不拘”。

 

就电视剧创作而言,大事小事都是事。是什么事?是故事。所以我们创作者的主要精力要放在编好故事上。所谓编故事,就是写戏,就得“戏说”。当然,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真实和艺术加工的空间分别有多大?编剧把史料编成故事有多大的自由度?度的把握是最难拿捏的。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必须以真实为基础,二是要合乎情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