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悦己消费的爆发,以及大众对珠宝、黄金等产品投资意识增强,中国珠宝市场不断扩大。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7788亿元。
2024年,叶林选择二次创业,创立了自己的新品牌——darling baby。这一品牌依托于高级定制珠宝的设计,从材质和价格上进行大幅调整,用大众化、日常化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实现了产品的量化、规模化,让年轻人真正买得起,用得上珠宝。
在叶林看来,珠宝商人与设计师的双重身份,看似矛盾,但可以保持平衡,本质上是感性与理性的较量。“一味进行商业化表达,不仅会让消费者有视觉疲劳,也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位置。”叶林说,如何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能让用户愿意为设计买单,考验的就是设计师的能力了。
“化繁为简”,从个人情怀到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珠宝行业进出口总额1547.32亿美元,同比增长6.46%。其中,出口额增加14.7%,达到358.3亿美元。随着中国珠宝品牌工艺水准和市场的百花齐放,中国珠宝产品不断走向世界。
“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制造,中国都有一定的优势,但许多商家未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原因在于缺乏品牌力。”叶林介绍,“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产品,把我们的好产品带出去,这需要文化赋能、市场赋能、营销赋能。”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成了叶林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存在。
比如,人们能在她中式花窗为灵感的“国窗之美”系列中,感受“竹影横斜”的韵味;在灯笼为灵感的产品系列上,体会“华灯初上”的喜庆气氛;在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的产品里,感悟“小得盈满”的人生之道;在古建筑系列中,思考简单几何勾画出的历史厚重。
“一直以来是西方的珠宝文化引领着市场方向。”叶林说,传统优秀文化是时尚产业的内核,是根基,需要进行更好的融合和表达时尚,利用技术去诠释有文化内核的作品。
而文化与时尚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加法,叶林的主张是“化繁为简”。
以获得广泛关注的《黄鹤楼·长江珠光》为例,叶林介绍,这件作品打版过程中单是改色调就调整了三个月,即便如此,她仍觉得它并非最完美的状态。“我不想设计出来的作品没办法日常佩戴,所以这时候就要做减法,通过几何线条的搭配组合,考量结构、配色等方面,酝酿设计。”叶林说,从历朝历代开始做创作衍生,然后亲自跑到各大名楼去亲身经历,再思考,反复修改。
“好的作品也是在无数次改图、改版的奔溃中看到希望的。”叶林感叹道。
以现代风格诠释中式意蕴,用品牌来传递美好的精神力量和价值主张,透过叶林的作品,人们能真切感受到新中式与时尚的融会贯通,透视时间长河中的经典符号。从个人情怀到文化传播,从中国市场到世界时尚秀场的展台,叶林和她的作品,正在向更多的人传达中国珠宝文化的匠心独韵。
“珠宝创业是一条不归路,但我觉得我会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息,因为热爱抵所有。”叶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