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时代面孔 | 黄江南:当工业吸不动就业,中国出路在哪?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小麦 | 发布时间: 2025-05-15 18:39:59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是为工业社会设计的。稳定、低风险、可预测。但现在的时代,需要的是能承受失败的资本,能支持失败三次、成功一次的资金逻辑。”

 

他甚至断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能否转型成功,关键不在企业、也不在市场,而在国家是否下得了这个决心。”黄江南列举了一个经典例子:“国家投100亿到新质产业,哪怕70%失败,只要30%成功,其带来的价值可能远超100亿本身。”政府投的钱,哪怕是失败了,也在系统中产生了价值——发工资、买设备、培养人才。“这是活水,而不是死账。”国家的每一笔投入,都是对未来产业格局的下注。

 

黄江南用两个字总结未来十年的关键词:“观念”。而国家,就是最有力的观念投资者、最大胆的改革推进者。

 

低端产业的突围

 

那么,传统制造业就毫无前景了吗?黄江南认为,低端制造业并非无路可走,关键在于技术重构。他提出“无人工厂”概念,利用AI、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线,让劳动力成本不再是瓶颈,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低端产业的AI化改造,反过来会激发新质产业的巨大需求——“谁来开发这些系统?谁来提供设备、设计算法?这本身就是新质产业的巨大市场。”

 

在他看来,中国未来的产业格局,是“高端突破、中端主力、低端提效”的三层结构。尤其是电动汽车、“一带一路”等新战略布局,使得中端产业成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角色。“我们不是去输出,而是共同成长,把自己变成世界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一场观念的接力

 

采访的最后,黄江南平静地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面对三大变局同时发生的时刻。”我们过去擅长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要学会面对“好不好”的挑战。物质匮乏的时代结束了,观念驱动的时代刚刚开始。一切的增长,都将从想法开始;所有的出路,都必须以观念为先。

 

这不是激进的判断,而是对世界运行逻辑的冷峻分析。在他眼中,观念社会的浪潮已不可逆转,那些仍沉浸于“产能-短缺-制造”的人,正在与时代脱节。

 

未来属于那些理解变局、勇于转型的国家,也属于那些敢于想象新增长逻辑的人。而他的任务,是提醒人们抬起头,穿越惯性,正视即将到来的新世界。观念社会,不只是经济结构的转型,更是文明形态的升级。我们能否在五年内完成这场升级?黄江南的回答既理性又坚定:关键不是时间,而是决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