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破茧进化” 竞逐赛场——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8-17 23:40:52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真实场景规模开放,推动应用落地。

 

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在产业发展中,比研发更难的是商业化落地。帮助企业“跑通”从“实验明星”到赋能千行百业的发展路,北京下了“硬功夫”。

 

北京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支持机器人在11个领域134个场景里首试首用。北京经开区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开放近千个真实点位,发放数据券和打样券等,助力企业在真实场景中获取训练数据,这是企业迫切需要的“成长土壤”。

 

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李志起说,北京牵头举办人机共跑马拉松赛、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是主动搭建平台,推动技术路线收敛,可以起到验证产品成熟度的“试金石”作用。这些机器人的“参赛经历”,将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经验”。

 

补短板、强合作打开发展新空间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教育医疗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在AI大模型加持下,人形机器人开始读懂环境、自主决策交互,但要想更进一步,还需加力。比如,具身智能“大脑”还不够聪明,“小脑”运控能力仍有短板,产业标准尚不统一,规模量产有待开发等。

 

解决这些难题,要继续保持定力、耐心和决心。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

 

北京也发布了未来三年的“具身智能发展施工图”,提出将突破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研发“大脑”大模型、提升“小脑”技能模型能力等关键技术。预期到2027年底,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产出不少于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是全球共同机遇。花开满园才是春,北京坚持全球合作共赢、开放共享,为产业发展打开更宽广空间。

 

北京开门办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广邀海内外机构及专业人士参加,新加坡、东盟、尼泊尔、喀麦隆等团组纷纷在京发布机器人应用场景和合作需求。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则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16国的参赛队同场竞技,不少参赛队伍提前1个月就来到北京备赛。

 

“这次长途飞行不单是为欣赏景点或品尝美食。”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科技联队(TechUnited Eindhoven)的杰特·布鲁斯(Jette Bruurs)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球瞩目,我们非常珍惜与中国选手竞技和交流的机会。”

 

不断吸引外宾来华交流的同时,在京机器人企业也加速开放共享。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推出了大规模多构型智能机器人数据集等,累计下载超3.6万次;来自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的T1机器人成为很多国际赛队的“首选用机”……

 

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主席杰夫·布恩斯坦说,中国在机器人创新方面的快速推进值得借鉴,期待各国深化合作,携手共创未来。

 

姜广智表示,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发挥超大城市场景丰富的优势,聚焦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应用标杆城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