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恐龙院士”——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9-16 15:13:46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徐星告诉记者,我国用汉语拼音命名的恐龙现在有几十种。不仅是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恐龙起名字。

 

无意一挖,竟是个世界十大科技发现

 

寻找恐龙化石,枯燥,又有不确定性,徐星反而享受其中。徐星说,“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发现。”在他看来,野外考察艰苦归艰苦,有时却也充满戏剧性的惊喜。

 

让徐星印象很深的是在内蒙古二连浩特的两次经历。

 

当时,徐星和同事命名了内蒙古龙和二连龙,两种在二连浩特发现的恐龙新物种。电视台为团队拍摄纪录片,野外队员帽子随手一扔,落地处就挖出了苏尼特龙化石;此后,另一家媒体试图拍摄苏尼特龙发现过程的纪录片时,一位队员发现块类似苏尼特龙的化石,结果等石头全部露出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苏尼特龙,而是一种新恐龙。

 

徐星和同事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二连巨盗龙。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其列为世界十大科技发现之一。

 

过去几十年间,虽说古生物学界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发现,但对于徐星来说,没什么重大发现才是他的日常。

 

用锤子敲开恐龙世界的奥秘,一直让徐星着迷。

 

他说,研究生存于远古时期的恐龙,是在帮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将来应对全球变化,以及生态危机提供了答案。

 

寻找恐龙、研究恐龙三十多载,徐星还有不少搞不明白的事情。徐星坦言,“恐龙从陆地飞上蓝天”过程中有很多科学问题,现在都还没有答案,这是他们未来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恐龙如何从陆地飞上蓝天、恐龙体型为啥变大,这里面的机制是什么,是徐星最感兴趣的。他透露,“我正和清华大学的赵景山老师一起研究把顾氏小盗龙变成一只机器小盗龙,看看它在天空中能不能飞?如果能飞,看看它是怎么飞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