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沉默的荣耀》累计触达观众10.62亿人次,重大主题创作接连掀起观剧热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10-27 11:36:18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国家烈士纪念日在CCTV-8开播,至第一个台湾光复纪念日启动在CCTV-1首轮重播,其间历家国团圆的国庆与中秋佳节,仅首播阶段,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已累计触达观众10.62亿人次。

 

当无数观众在“战友们,能够跟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很荣幸”的台词里泪流满面,当从祖国各地自发前来祭奠的群众源源不断涌向位于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这部台网热度齐飞的大剧,让英雄信仰激荡观众共鸣,成就文化现象。

 

事实上,荧屏现象级文化事件何止一部剧。今年夏天以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接连播出,与《沉默的荣耀》无缝衔接,持续掀起观剧热。

 

日前,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等单位承办的创作座谈会先后在京举行。在专家们看来,无论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三部重点电视剧,抑或首部真实展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沉默的荣耀》,重大主题创作能与观众通心,创作的奥义都在求真亦求新。是剧中深沉的历史厚度、炽热的家国情怀、精湛的艺术表达,最终使得今天的观众能与英雄先辈同心同频。

 

真实,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生命线 吴石烈士孙女吴红、朱枫烈士孙女朱容瑢、陈宝仓烈士外孙女李敏、聂曦烈士侄孙女黄怡然——对一部电视剧的创作座谈会而言,这是很少见的出席阵容。烈士们的后代集体参与,标注了《沉默的荣耀》创作缘起来自真实,也确证了一次尊重历史真实的创作会赢得史实中人的认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表示,主创团队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与史实挖掘,用大量真实的细节为影像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让观众成为可歌可泣革命史的在场者、见证者。“观众对《沉默的荣耀》的认可让我们坚信,越是时代迅速发展变化,人们越希望能看到带来情感共鸣和精神震撼的影视作品。”

 

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到,该剧的创作源起于党中央对隐蔽战线在台秘密力量和烈士的关心关怀,取材于隐蔽战线对台工作的光辉历史和牺牲奉献。该剧以“真”立剧,用可追溯的细节,为那段历史赋予了沉甸甸的重量:以“情”塑人,用质朴的表现,让隐蔽战线的智力博弈与生死较量跃然屏幕,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饰演陈宝仓的那志东回忆起创作的日子,激动难耐。为了离将军的形象近些再近些,他从史料里爬梳细节,仍觉不解渴。他连续数月不懈努力想方设法联络烈士的后代。在厦门拍摄时的一次夜半,那志东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当那头说明自己是陈宝仓将军的外孙女,他激动得近一分钟说不出话。此后,那志东专程赶回北京与李敏及其他家属见面。

 

剧中,陈宝仓就义前在狱中吃着驴肉火烧,镜头给了腿部特写。这一片段正是源于陈将军家属转述的故事——陈将军在狱中遭受酷刑,小腿比大腿还粗,举步维艰。但每次放风路过其他牢房时,他都会像父亲一样微笑着鼓励里面的学生:“孩子们坚持住,马上就要解放了!”

 

同样,自2021年起,电视剧《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先后基于历史真实启动创作工作。今年夏秋,三部剧接连播出,以不同视角展现14年抗战历史,赢得观众好评。 《归队》以东北军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背景,突破传统抗战剧宏大叙事框架,以6名普通抗联战士的小人物视角展开叙事。“真实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该剧总制片人茅熠分享,主创团队求真,就是为了“以史料为‘柴’、以‘深炖’的剧本为‘肉’,力求把握时代经纬与人物灵魂”。

 

《我们的河山》着眼于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建立起来的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关系,深刻回应“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团队以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战斗真实为创作准则。 《阵地》首次浓墨重彩展现桂林文化抗战大军发挥的巨大作用。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认为,三部抗战重点剧目各有侧重,但共通的特点都是努力追求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深入挖掘抗战的历史内涵。“无论抗战题材还是其他题材,都需回归真实,用艺术化手法呈现历史与现实,作品才能在精品化道路上健康成长。” 在回应时代中,凝聚家国认同 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眼中,《沉默的荣耀》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了一部剧本身,“它有力地、不露声色地在呼唤国家统一,在制造一种强大的民众舆论,去推动实现祖国的统一”。

 

冯胜勇也认同,该剧充分印证了祖国统一大势所趋,两岸团圆人心所向,在海内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部电视剧何以跨越山海凝聚家国认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任梁红解密:“观照历史,回应时代。”该剧首次在主流叙事中,完整呈现了解放战争历史全局中的台湾章节,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蕴与现实意义。“有效破解了岛内的信息茧房,为台湾同胞理解真实历史提供生动教材。

 

金门青年以高粱酒遥祭英烈,泣诉两岸一家的场景,正是作品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真实写照。”她提到,剧中吴石将军那句“心里有了人民,就再也泯灭不了了”与今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新时代强音深刻呼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