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马铁民:"云"上种菜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张强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3:38:59 | 912 次浏览 |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20712105458.jpg

【人物小传】

马铁民,山东省莱西市人,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无党派人士,青岛凯丰创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现任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省青年创新人才协会副会长,省青联常委、农业界别主任,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工商联副主席、青岛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曾荣获“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CCTV首届三农致富榜样”“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劳模”等荣誉称号。2021年12月26日,马铁民荣膺 “2021中国十大首席品牌官”。

天选之子当农民

1976年出生的马铁民,高中毕业后,如愿考上了西北农业大学,成为天选之子。

1999年的夏天,全国84.76万莘莘学子,他们手持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步入社会。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当年大学毕业的马铁民,选择去从事农业。  

马铁民说:“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跳出农门,而我读书,却是为了做一个农民” ,“比起企业家,我更喜欢别人叫我‘新农人’。” 基于所学专业的缘由,经过应聘,马铁民在家乡青岛的一家以农业农贸为主要业务的外资企业落了脚。

微信图片_20220712105506.png

当时我国年人均GDP仅为873美元,排名全世界第133位。马铁民虽然从事了农业工作,但由于专业对口,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月收入就有好几千块钱。以当时的物价水平,这是收入不菲的一份工作。很多农业大学的同学,对他的工作和薪水,羡慕不已。马铁民直言,“有许多学农业的同学后来都没有从事专业方面的工作。”

马铁民在这家外资农业企业工作了三年,始终保持着亢奋的工作状态: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整理数据。个人业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公司管理层的点名表扬。“这小子,有干劲儿,将来肯定错不了。”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正式打开了全球化的国门,融入世界市场。2002年初,马铁民做出了那个“惊掉所有人下巴的决定”,他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

正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的他,被朋友亲人批评说这是一时脑热。但他接下来的决定,却更令人大跌眼镜——卖掉婚房、凑钱借钱创业。

其实,他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虽然只有20多岁的年龄,但农业专业的学习深造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历练,让他对“农业”的感觉和认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爱琢磨是马铁民的一个特点。在外企工作期间,他发现企业和对接的农户,利益和关注点并不相同。当时的农民思想比较固化,种什么看天吃饭,耕种也比较传统,也更在意把种植好的农产品更多的卖出去;外企比较灵活,以业务效益为核心,算账更细更精。好像都对,但又很难衔接协调。

“我想当企业一样的农民,更想当一个不背弃土地的企业。” 马铁民将父母为他购置的婚房卖掉,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钱,勉强凑够了“40万”的创业启动资金。

承包260亩菜地、购买设备、招聘工人⋯⋯马铁民选择了七个品种的蔬菜尝试标准化种植,开启了自己“蔬菜标准化种植梦”。马铁民回忆说:“当时,我整天都‘泡’在菜地里,每天都记录七个品种果蔬的生长状况。”日复一日的劳作,马铁民瘦了好几圈。换来的,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几乎所有品种的蔬菜,都在亏钱。只有结球生菜盈利。一夜之间,还不到三十岁的马铁民,鬓角生起了些许白发。

马铁民找大家一起商量,反复思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铁民却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只有结球生菜盈利了,那就只种这一种品种!”

在大家看来,几百亩地,只种一种蔬菜,风险太大了。偏安一隅的菜地,这么多单品种的蔬菜,卖不出去怎么办?卖不出价格掉怎么办?收的慢了,蔬菜坏在地里怎么办?天气、肥力把握不好,没有收成怎么办?

马铁民想法却干脆坚决:“全面撒网,已经试水失败,结球生菜是肯德基、麦当劳两大国际快餐巨头食材的刚需,我们不能只针对国内市场,还要放眼国际市场。” 2003年春天,在马铁民的坚持和带领下,260亩的菜地里,全种上了结球生菜。

但挑战接踵而至。结球生菜的确种植成功了,也实现了丰收。“非典疫情”突然以令人胆寒的方式不期而至。“蔬菜丰收了,‘非典’也来了。”

马铁民回忆到:“饭店餐厅大面积关门,农产品出口不了。我和工人只能每天天不亮就把菜运到批发市场。” 面对复杂和严峻的挑战,他选择了坚持。

疫情终究会过去,马铁民用坚持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好在时间不长,‘非典’被控制住了。”“‘非典’清零后的第一茬结球生菜成熟后,就被抢购一空,还有很多大的餐饮企业提前交了订单。他笑着回忆,“这也是我创业后得到的‘第一桶金’。”

微信图片_20220712105513.jpg

创业第二年,260亩农田,真就成了马铁民打造的“标准化结球生菜种植基地”,实现了质量和信誉双丰收。“卖房、借钱创业,值得!”

他没有躺在丰收的喜悦里停下脚步。标准化种植的产业梦想,已经在内心生根发芽,他寻找土地的目光,循着农业的维度,转向了远方。

“苦水的喂养,汗水的浸泡,就是我创业的标签。”马铁民先后到河北、福建等多个省进行现场考察,农业种植规模和企业销售规模越做越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