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杨澜:从小女孩到大女生

来源:光明网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46:00 | 37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天下女人》栏目中聚焦女性群体,到创建中国职场女性社区“天女网”,再到编织“天下女人研究院”“天下女人研习社”的女性教育矩阵,围绕着“女性”,杨澜一直在做,也做了很多。

她采访过很多对象,许多人都是她心中的“大女生”,有从编制内离开的青年演员蓝盈莹,有为了等到好的剧本宁可不拍戏的实力演员殷桃,也有享受自己“大号魅力”的举重冠军巩立姣,她们或许不符合社会对完美女性的定义,也没有遵循社会公认的女性路径,她们甚至是特立独行的,是敢于不同的,是为了冲破而奋力一搏的,但是“她们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即使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但是依然跟着自己的心去做了,这就是很勇敢的事,这份勇敢与结果无关。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给予一次机会,让他充分地施展和成长。”杨澜如是说。发现自我从来不是站在原地思前想后,尝试去迈出第一步,才能清楚生命的走向。对于女性的自我发现与积极探索,杨澜说:“在这种勇敢的探索过程中,只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就不要去怕摔倒,也不要怕失败,因为这都是学习必然要有的过程。”没有人的成长是不经历迷茫的,也没有一条路是万无一失、提前预设的,人生的美妙恰在于它的惊心动魄与瞬息万变,放弃尝试就是放弃可能,放弃新的际遇,如果可以,不如去试一试。

自定义的生活方式

世界是多样的,女性也是多样的,但是似乎社会当中的标准是固定的,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杨澜并不认为女性应该被标签束缚,女性可以活成任何她们想要的样子,可以强大有力量,也可以理性有逻辑,而不是只有柔弱、感性这样的印象。“大女生不是一个新的标签,而是一种选择,一种自定义。”杨澜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外界的声音有很多,父母、好友、爱人,他们都会对你的人生提出建议甚至指手画脚,但是不能因为世界的嘈杂就对自己内心的期望装聋作哑,聆听自己,认清自己,做自己。当你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感到压抑和痛苦,当你感到自由被无形的绳索束缚,不如暂时堵上耳朵,听听心里的回音,迈开你的脚步去尝试,让心带着脚去走,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定义。

“这个世界就是应该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全面地发展,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这才是一个好的环境。”万物生长竞自由,不同与多样让每个人都能各抒己长。杨澜认同每个女性都应该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选择。杨澜一直敢于突破与尝试,这也让她常常被戴上“野心勃勃”的帽子。当她主持《正大综艺》之余学习电视编导的时候,当她创办阳光卫视电视台的时候,在她看来的踌躇满志与高歌前行都变成了他人嘴里的“野心”,但是杨澜不接受这个评价,她说,这是“理想远大”。她不明白,为什么男性做了同样的事会被夸赞有“雄心壮志”,但是女性做就是“心怀叛离之心”。女性的脚步不应该被这样质疑与定义,正如《大女生》中一文章的标题所言:请把“雄心勃勃”改作“理想远大”。

写书是一等一的苦事

“读书是一等一的好事,写书是一等一的苦事。”从小杨澜就很喜欢阅读,不论是内容带给她的精神富足,还是翻阅带给她的独特体验,在她看来电子书永远无法代替纸质书,翻动的声音,纸张的触感,都是独特而有温度的。

疫情期间居家是难得的一次慢下来的契机,她2周时间看了15本书,写了2万多字。虽然她的脚步停了下来,可思想没有,《大女生》就诞生在这期间。这本书的初稿都是杨澜手写的,她说她享受笔尖与纸张摩擦产生的沙沙声,安宁而有质感,在那个有点慌张的时期给了人一剂心灵的安慰,似乎是某种稳定的依靠,有种落地的踏实感。

当然写书也是辛苦的。当满腔的想法想要表达的时候,就像骑单车追赶公交一样,拼命地书写,生怕抓不住那一刻的灵感。有时满脑子的思绪,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怕自己不能表达清楚,无法把心中的想法有效地传达出来。

表达的目的是分享,杨澜希望自己的书可以为需要的人提供一种工具,为读者带来一点点乐趣。她还记得有一位读者曾经带着1997年出的第一版《凭海临风》来找她签名,那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距离今天也已经过去25年了,时隔这么久还有人能够记得,这对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珍藏,对杨澜来说也是深深的慰藉。“我觉得岁月可以冲淡很多东西,可以让很多东西变得陈旧,但是哪怕能够微小地触及到别人的心灵或者生活,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我都觉得那是一种巨大的荣幸。”不只是通过文字与书籍,杨澜一直致力于的女性社群也通过内容、课程、咨询等方式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提供能量补给。正如她在书中写道:“我把书名取为《大女生》,是因为今天的女性,可以理直气壮地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她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在慢慢实现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