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泓为患者进行床旁心包穿刺。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吐鲁番8月22日电 题:天山脚下“湘疆情”??湖南对口援助新疆吐鲁番市见闻
记者 白祖偕 邓霞 鲁毅
从源自吐鲁番的翦氏子孙明初落籍常德桃源枫树乡,到湘军将领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从“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戍边壮志,到湖南对口援助吐鲁番的“湘疆情”……相隔3000多公里的吐鲁番与湖南两地交往源远流长,两地人民从来就有割舍不断的缘分。

衡阳市人民路小学学生给鄯善县台台尔中心小学学生写的书信。 邓霞 摄
2020年3月,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来到新疆,通过开展“组团式”医疗教育援疆,接力实施富民安居工程等,让“湘疆情”接续传承。
“输血”又“造血”,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吐鲁番首例自主开展的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顺利完成,危在旦夕的患者终获平安;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医院后直达导管室实施溶栓成功,开创从患者到达医院大门至开通堵塞血管仅用时18分钟的记录……自2020年3月入疆以来,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医疗队已牵头开展了40多例“零突破”手术,推广新项目40多项、新技术50多例,填补了吐鲁番市医疗技术发展的多项空白。
这是湖南援疆医疗队从学科建设入手,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从“填补空白”带入“全面提升”阶段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受援医院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患者转诊率从2017年的7.1%下降到2021年的1.9%,2016-2019年间三四级手术例数上涨了455%。
吐鲁番市委副书记、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刘中杰介绍,湖南援疆医疗队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打造了563学科建设工程: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中医科等5个“以院包科”科室由湖南4家医院集中援助;胸痛、卒中、创伤、危重新生儿救治、危重孕产妇、呼吸与危重症6个中心逐步完备;急诊急救、微创介入、整合医学3大平台逐步成型,医院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患者救治能力不断提升。

天山脚下的鄯善县山南三乡一镇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邓霞 摄
“心血管内科是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收治患者最多的科室,但科室医护人员匮乏、人才断层,学科建设面临较大挑战。”湖南援疆医生、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兼主任漆泓介绍,入疆后她帮助科室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现代管理体系,并开展反馈式讨论临床病例教学法,提升科室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取得较好效果。
除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湖南省第九批医疗援疆工作队还在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我们每名援疆医生都选拔了1-2名本院的年轻医生骨干进行重点‘传帮带’,并通过专家坐诊、带教操作、医疗会诊、疑难病例讨论、集中授课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培养。”漆泓说,通过“师带徒”机制,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我们的‘师带徒’机制一直坚持着,现在已经收到很明显的效果。比如何围教授的徒弟库都斯?吾买尔的进步就很快。”
“大医院搬到家门口了!”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卫生室,刚刚做完理疗的艾尼甫汗?艾力说。
吐鲁番地广人稀,为进一步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湖南率先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向基层延伸,组织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工作的援疆医生下基层坐诊,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的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3月入疆以来,免费为1800余人(次)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聚力创新,湘吐一家兴教育
“你在信中说,你们已搬进了湖南援建的新教室,我感到非常高兴。虽然我们相隔千里远,但是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下次你来衡阳,我带你好好玩,看看我们衡阳的发展。”今年6月,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台台尔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艾迪乃?吐尔迪收到好友的真诚邀约。
艾迪乃的好友是在湖南衡阳市人民路小学四年级六班读书的颜代淼。两人虽相隔千里,却通过线上同上思政课、书信交流等方式建立了深厚情谊。“六一”前后,两人所在班级的学生“书信传情”,为彼此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早在2016年,人民路小学与台台尔中心小学结对,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5年来,两校师生通过送教到校、捐赠物资、师生互访、跟岗培训、线上线下互访等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不同文化的碰撞,让两校师生的友谊逐渐深厚起来。
“书信交流让学生了解了两地不同的人文风光,交到了好朋友。”台台尔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索晶晶说,她也希望去人民路小学看看,学习内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湖南省对口重点援助学校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成效更为显著。湖南援疆干部在该校打造了“三张名片”:援疆班、工作室、民族团结示范工作队。
2020年9月成立的“红石榴”湖南援疆班,每年从初一、高一起始年级招生,突出红色思政教育和感党恩教育,精选湘吐名师授课,用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生。依托“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长沙市一中与吐鲁番市实验中学骨干教师、红石榴班学生牵手结对,“五同”实践(同诵中华经典、同唱红色歌曲、同讲英雄故事、同画祖国山河、同抒爱国情怀),“红色思政大课同堂”“援疆教师带徒同训”等系列月月开展。成立“红石榴”援疆教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队,组织援疆教师积极参与“三进两联一交友”、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等活动,推动援疆教师走出三尺讲台,走入基层社区、村社和各族群众家庭,努力实现“真心换真情,你我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