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版画湘军”: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一支劲旅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2:00 | 46 次浏览 | 分享到:

W020220506413862994195.jpg

秦王扫六合(版画) 卢雨

去岁今春,湖南版画界佳绩频传,在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2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中,全国美术创作类版画入选项目总共13个,湖南省有3个入选。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中,湖南省共计有11件作品入选,其中5件是版画作品。不仅如此,近年来,湖南版画在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学术性、权威性展事中斩获颇丰,在国家艺术基金、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项目立项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湖南版画从沉寂寥落中觉醒,筚路蓝缕,逐渐形成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性美术群体,成为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一支劲旅。

版画人才接力带动青年版画家异军突起

湖南版画界的异军突起,离不开近十几年来湖南版画人才聚集和本土高校版画教育的兴起。本世纪之初,湖南版画界还没有“几杆枪”,虽然有吴成群、王琼、萧洁然、李鹏栖、傅真忻、涂扬幼、吴国威、陈白水、颜国强、刘清明等先生前辈,还有正处当打之年的徐旭、颜新元、洪涛、李月秋、黄元强、吴凡、何润成等一干青壮,但群体性特征尚不清晰。新世纪以来,随着从中央美院研修回湘的罗湘科、罗文广,以及肖卓、王奎永、文牧江、肖力、李军、王平、赵鑫、刘京、郑适、雷春明、黄海波等一批毕业于各大艺术专业院校的版画青葱先后进入湖南高校任教,才壮大了湖南版画的力量。同时,邓党雄、李锐、陈秋伟等本土版画家迅速崛起,以肖健、刘娟为代表的常宁版画群体来势正旺,湖南版画的版图基本形成。

2001年,湘潭师范学院美术系在美术专业设置了版画方向,开启了湖南高校版画教育的先河。随后,长沙师范学院、中南大学、湘南学院等几所院校相继将版画纳入本科或研究生教学范畴,高校版画教育不仅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也促进了湖南版画力量的集体成长。目前,湖南高校版画教育依托湖南版画人才矩阵,形成了以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师范学院、中南大学、湘南学院为地标,辐射湖南省内大部分高校的整体格局。湖南科技大学以文牧江、王奎永、林军等为代表,注重版画语言的个性化探索和学院版画教学体系的建构,培养了肖付平、刘胜文、胡超、左维、贾永占、宋李增、刘?文等青年才俊;长沙师范学院在罗湘科、刘京的带领下,以“新美育”理念为引领,打造了融创作、教学、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的“潇湘国际版画艺术中心”,成为省内首个国际艺术家驻访中心,培养了陈嘉迪、谭炜、卢聪、张心叶、陈驰航、戴振华、张惠玲等一大批90后版画新生力量;中南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以卢雨为核心,注重科技与艺术融合,强化数字技术与综合材料无缝对接,形成了一套重大题材综合材料版画创作的方法体系,培养了李嘉玲、李如、艾买提江?吐尔逊、刘亚勋、卢君、王馨婧、雷蕾、卢沛尧、卢汀、王茜等版画新锐;湘南学院聚集了肖十川、刘胜文、任慧慧等湖南高校的“版二代”,力图建设湖南版画群体和高校版画教育的新地标,未来可期。

W020220506413862993085.jpg

虎形山的微笑报告2(版画) 文牧江

多元化语言探索与主流价值观凸显

湖南版画群体具有较强的语言辨识度,学院派版画语言、民间版画语言与跨界艺术创作思维多维度融合,成为湖南版画的突出特色,其中,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和表现美好生活的主题性创作成为湖南版画的精神基调。以湖南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的5件版画作品为例,它们的创作语言既有传统的回归,又有本体的突破;既有守正的媒介拓展,又有跨界的语意转化。在表现主题上既有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直面呈现,又有对红色主题的意象解读;既有开放性的情感宣泄,又有隐喻性的情绪转化,展现出湖南版画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

何三青的水印版画《非山非水之案山》用明式家具形态融合中国传统山水画主题,以桌案形态与山水形态的混杂构造出超现实的奇特空间。符号化的“山”与写实的“案”产生鲜明的对比,抽象与具象交织,水印木刻技法运用得恰如其分,表现出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怀与忧虑。林军的《见证??速度》表现我国铁路的百年发展史,作者运用朴实的黑白木刻语言,刀法组织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构成形式富有韵律,语言形式与主题思想完美结合,仿佛从画面中能听到火车的汽笛与时空的回响。卢汀的《红色记忆插图》作为革命题材创作,用单一的色调和模糊的形象进行历史叙事性表达,诠释出记忆由清晰到模糊的发展规律,展现了作者对于“记忆”的深层关注。该作品为套色版画,使用电脑软件制作大量的场景和人物素材,弱化个体形象和细节塑造,强化群体意识与气氛渲染,在新旧媒介的融合下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味。胡晓夏的Home Land以俯瞰的视角回避了都市的喧嚣,展现出现代都市难得的一片宁静??阳光、阴影、高低错落的建筑,钢筋、水泥、没有树也没有风,鳞次栉比的屋顶向画面四周延伸,屋顶下是繁华的世俗生活画卷,也是作者追求宁静的心灵写照。水印木刻的语言消耗着钢筋混凝土的坚硬,使得画面产生一种静态流逝的永恒之美,也传达出建筑内在的生命力量和情感价值。《因景写迹》是苏迎春在布鲁塞尔参加庆祝中国艺术年“请你留在我的记录里”项目创作后,在皇家广场即兴刻制的一件作品,该作品将周遭的气息、声音、味道用刀刻划于木板之上,没有规矩的束缚和画边的制约,只有纯粹的情绪表达。从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无序的线条,或许也可以看到很多形象,让人感受到“我思故我在”的精神体验,是在版画创作思维下探寻感官体验和当代语境的创新性作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