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西部瓜王”吴明珠

来源:中国农网 | 作者:欧阳靖雯 | 发布时间: 2024-08-21 17:00:35 | 2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吴明珠,1930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被誉为“哈密瓜之母”“西部瓜王”。

  付出的苦越多,

  瓜就越甜。

  据统计,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和消费国,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计算,每年消耗的西瓜数量高达160亿个,占据了全球总消耗量的70%。而我们能实现“吃瓜自由”,离不开这位“瓜奶奶”——吴明珠。

  从1958年来到新疆开始,吴明珠的人生就与“瓜”紧密相连。她开创了新疆甜瓜、西瓜育种事业,被誉为“西部瓜王”。60多年里她共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1999年吴明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7月16日,94岁高龄的吴明珠再次来到吐鲁番,回到她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这一消息很快登上网络热搜。事实上,每到吃瓜的季节,吴明珠便会多次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焦点人物。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表示,“谢谢奶奶让我吃上甜瓜”“夏天每一口西瓜都表达对您的敬意”。

  如今,吴明珠因阿尔茨海默症已认不得人,但当老人吃了医疗人员为她端来的西瓜,记忆依旧会瞬间被唤醒。她心里还惦记着一辈子都放不下的瓜:“西瓜8424我最喜欢,是我的拿手好戏。因为样子好看,果型好,也好吃。”

  夏天虽已接近尾声,但每当我们感受瓜的香甜时,请不要忘记像吴明珠这样为国人的甜蜜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一代育种家。

  “瓜是我的孩子”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在国运困厄中长大的她,从小立下报国之志。1950年,吴明珠和一批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学子,进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学习,她的同学包括后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蚕学遗传育种专家向仲怀院士等。

  而吴明珠学的是园艺系果蔬专业,自此她的一生都与我国甜瓜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吴明珠剪掉长发跳进试验田里播种、施肥。

  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里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大学毕业后,吴明珠先后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农林局、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本来她可以就此定居北京,直到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急需各类干部人才。吴明珠知道后,响应国家建设边疆的号召,主动请缨前往素有“瓜果之乡”美誉的新疆,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去工作。这一年,她25岁。

  在乌鲁木齐地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几个月后,吴明珠决定进一步深入基层,于是申请前往吐鲁番市的鄯善县农技推广站工作。《西游记》里火焰山的所在地就在吐鲁番,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是常有的事。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类来说并不舒适,却特别适宜瓜果生长。走访中,吴明珠发现这里的甜瓜尤其好吃,只可惜当地缺乏育种技术,大部分品种品质不稳定,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搜集种质资源,吴明珠和同事花了3年时间,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当地300多个生产队,为新疆甜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

  那时候,哪儿有好品种,吴明珠就往哪儿赶。听说迪坎尔村有一种品质很好的哈密瓜,吴明珠和一位同事就穿过戈壁去寻找。从农技站到迪坎尔村要走几百里,夏天的火焰山寸草不生,在烈日下像烧着了似的,烫得毛驴都不敢下蹄子。到了晚上,怕碰到狼,不敢再走,他们借了烧窑人的毡毯,睡在废弃的窑洞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疆,交通基本全靠两条腿,他们整整走了三天,才找到当地人口中的地方品种“阿衣斯汗可可奇”。

  来到新疆后,她很快就习惯了吃馕,为方便和瓜农交流,她还学会了不少维吾尔语。当地维吾尔族乡亲还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阿依木汗(月亮姑娘),夸她“意志像钢铁那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那样漂亮”。

  1962年底,吴明珠和同事一起把吐鲁番当地所有的西瓜和甜瓜地方品种搜集了个遍。紧接着,吴明珠和同事一起,对这些地方品种进行提纯,即让它们最主要的特点世世代代稳定下来,然后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品种进行多亲本复合杂交,选育出集中多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40多年的时间里,吴明珠在收集到的44个新疆地方瓜种资源中,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一大批吐鲁番最为出名的甜瓜、西瓜名优品种,她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曾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因此收获了“西部瓜王”的赞誉。在吐鲁番、鄯善县等地,一批甜瓜致富村不断涌现。

  199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十大杰出技术人才”之一,吴明珠走到了麦克风前。

  “从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姑娘开始,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培育西瓜和哈密瓜……直到今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年四季瓜棚就是我的家。如今,丈夫病逝,儿女远离,我一个人还留在新疆摆弄瓜。人们说,我心里只有瓜,瓜是我的孩子……是啊,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8424,不甜不要钱”

  好的西瓜一定是皮薄瓜甜、少籽多汁。但在20世纪初,西瓜还不长这样,也远不如今天的瓜可口。爱好科普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20世纪初期的顶级西瓜品种——石山西瓜,因为“难看难吃”在网上引发过热议。其实即便后来随着民间品种和技术改进,能吃上好吃的西瓜的人也并不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