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流水线上的打工人和他翻译的《海德格尔导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刘梦妮 | 发布时间: 2024-09-24 20:45:45 | 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哲学所象征的精神世界之外,陈直的婚姻几度引发争议。网友对他的指责包括冷漠、自私,未能承担起家庭责任,不尊重妻子等。在最近的一次争议中,陈直注销了豆瓣网账号,当年他正是在这个网站上发布的求助帖。

2020年,陈直在老家相亲结婚。在他心中,妻子朱丽是一个“很好的人”,“她比较宽容,也比较能理解别人。”对陈直研究的哲学,朱丽不感兴趣,也不大了解,但她一直支持着陈直的阅读与翻译。在她看来,陈直是“有上进心的人”。

朱丽目前的微信头像是一家三口的背影漫画,配有文字:“我们——世界很大,幸福很小,有你们刚刚好。”朱丽认为自己婚姻是幸福的,她告诉记者,丈夫“体贴,有责任感,在家里会洗衣服、做饭、拖地,孩子吃的、用的都会去买”。

朱丽现在不再看关于陈直的报道和评论,“看多了心情不好,还不如不看,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

《海德格尔导论》出版后,陈凌云特意去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见了陈直一面。他对陈直的印象是“直”,“陈直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太容易被人理解。”

两个月前,记者第一次跟陈直联系上时,谈起未来,他流露出悲观情绪。今年底,他和学校签的三年合同将要到期,按照学校新的政策,他估计自己不能继续留下。“其他同事都是硕士、博士,而我只有高中学历。”他担心自己可能又将回到工厂流水线上。

但现在的陈直和困于流水线上时的他还是不一样了。更多人知道了他,一位网上认识的朋友告诉陈直,他周围很多人都购买了《海德格尔导论》,主要是因为陈直这个人,而不完全是书本身。最近,上海一家出版集团给了他一个工作机会。陈直去了趟上海,通过了简单的面试,对方甚至提出,会尽力为他的妻子也推荐一份合适的工作。陈直准备把手头上的事交接完成后,就和妻子一起去上海。

悬在头顶的阴影暂时消散,但陈直的内心仍有不安,“我两次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够获得这些工作,我有一种愧疚感。”

在杭州单向街的新书分享会上,陈直谈起自己目前的状况时说:“我的经历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励志故事’,我没有从坚持学哲学中获得所谓的‘阶级跨越’‘阶级上升’——这是‘励志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他也告诉记者,即便从大众的标准来看自己算是“失败者”,“我也无所谓,我不需要用那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相比过去,陈直在自洽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自信。他说,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将来能够胜任更多的工作。

哲学属于每个人

“我跟你有挺像的地方,你是农民工,我是农民。”

在杭州单向街的新书分享会上,陈嘉映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陈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哲所之前,我差不多也读了10年哲学,也是在体力劳动的环境中,一边种地一边读。”

陈嘉映说,自己投身哲学的缘起,从根本上看和陈直差不多,“也是关心这些问题,就去想这些事情。”他鼓励陈直:“我觉得你起步不错,而且有点幸运,你特殊的境遇让你得到了这些关心。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你以后有可能会做很多。但有一条我觉得大概不用改,就是始终沿着你自己的困惑去思考哲学。”

陈嘉映(右二)在杭州单向街的新书分享会上。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公众号

施京吾年轻时也曾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过。他坦言,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生存问题仍然需要去直面,而获得思想的深邃与圆融,是一个漫长过程。只是不论做什么、在哪里,都不要放弃思考。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职业和志业相一致,我希望陈直能拥有自己所喜欢的未来。”

前段时间,一位复旦哲学学院校友回到母校,在哲学学院2024届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虽然现在的生活“与哲学相隔甚远”,“但是哲学依然是我们的底色,依然从中得到慰藉,得到启发,在面对困难时保有信心,在内心焦虑时得到安宁。”——这些充满安慰与力量的话语激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在陈直看来,哲学的意义要比“安慰”和“启示”来得更多。“哲学会转变人的生存方式,让我们以更加本质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

“人的本质”正是陈直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获得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透彻地、根本地、本质性地度过我们有限的一生,我们的存在就能得到更多的光照,实现更多深沉的东西。”

陈直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存在与时间》,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划线与批注。他最近开始重新细读这本书,有了更多的启发,“这本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书对我理解‘本质性生活’有不少帮助。”

陈直正在阅读的《存在与时间》。刘梦妮摄

“最开始很多哲学家都是业余的,即使现在,法国也有很多哲学家不在学院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不一定要在学院内完成,在现实中也同样可以完成。”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恒说。

王恒是在鼓励陈直,也是在鼓励更多思考哲学的普通人。

“陈直的故事就哲学史而言并不算例外。”施京吾介绍,事实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都不是职业哲学家: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以磨镜片为生;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一直没有正式职业;19世纪,德国哲学家狄慈根是工人。但他们在哲学史上都拥有自己的地位。

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思考。“‘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是由古希腊语的‘爱’和‘智慧’组成,拥有爱、拥有智慧,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施京吾说。

   相关新闻